发现生活新精彩促选材更新
疫情中的温暖
2020年在我们期盼下拉开了序幕,本该是万家团圆,欢乐喜庆,殊不知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热闹非凡的生活。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里,各种善良温暖却频频显现。他们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病例上升,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仍奔赴抗肺炎第一线,15名医务人员受病毒感染,李文亮医生的牺牲……医护人员不计报酬,不惧生死,签下一份份请战书,在团圆之际与家人分离,奔赴一线,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冲锋陷阵。他们瞒着亲友悄悄地前往一线,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孩子,是刚到社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感谢有你们,是你们的出现让我们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2020年2月7日,李文亮医生离开我们,那时他才35岁。他的孩子还未成年,他的孩子还需要他,作为医生,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他明知危险却毅然留下妻儿父母奔赴一线。犹记李文亮医生母亲说的话,“我儿,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善良的一个人,没想到他走得那么快,他还有孩子,我们必须挺过来。”这是医者的不畏牺牲,一个美满家庭的舍己为人,这是一个家庭给予我们的温暖。
1月31日,南京公安检查站,一辆白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一个戴口罩的人,他搬下从土耳其扛回的箱子,民警一看是一箱口罩,问其贵姓,男子笑着说:“免贵,中国人好了。”我记住我是中国人,你不必知道我是谁。男子骄傲地摆手,骄傲地说出“我是中国人”,他骄傲地把口罩交给民警时,那骄傲的神情深刻地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河南沈丘,42岁的王国辉载着五吨蔬菜只身送往火神山医院工地。他说:“1988年抗洪,我在一线,2008年冰灾我在一线,这次我一样在一线。”只因为心中有爱,便要冲在一线。王国辉再一次身处一线,他用自己的方式,细心呵护着这些白衣天使。中华儿女身在异地,却不忘自己的祖国,他们的爱国行为给予了在前线的医者、民警最大的温暖。
遇困境方知真君子,遭国难方知真国士。自病毒散播开来,各个荧屏频繁出现同一个名字——钟南山,他是一位耄耋老人,岁月的痕迹爬上他的脸庞,他本应欢度晚年,但此刻的钟南山院士却仍奋战在医疗前线,为全国人民的安全抗争。遥想2003年非典之战,他的身影便常常出现在一线,正因他的存在我们才平稳度过非典疫情。而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惹得人心惶惶,也唯有像钟老一般的国士才让人心安。一袭白衣,挽生民于水火;两袖清风,拂花开于社稷。梅须逊雪三分白,三分皆在医者仁心。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又有何人配着白衣?钟南山院士重新站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给需要自己的病人,他有双翅膀温暖地保护着我们。毫无疑问的是,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
上面这些人,不管伟大还是平凡,他们都尽全力在黑暗中点亮一束光。他们的举止犹如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我们感到人间的温暖,他们的真情温暖了人间,温暖了我们国人的心,那一点一滴的温暖,汇成了一片爱的海洋。
冬将尽,春可期,花待开。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赵馨妍,2020-03-07)
对于一个15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应考是够紧张的了,无暇顾及校外的人与事。特殊的疫情,院士钟南山、医生李文亮、签下请战书的医务人员的事迹进入了赵馨妍的生活视野,长途货运司机王国辉、从土耳其扛回一箱口罩的无名中国人的事迹也让赵馨妍难以释怀,她从中发现疫情中这些平凡善良人体现的人间大爱。“他们的举止犹如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我们感到人间的温暖,他们的真情温暖了人间,温暖了我们国人的心,那一点一滴的温暖,汇成了一片爱的海洋。”她发现了特殊生活中的新精彩,相对平时的练笔来说,材料就新鲜别样。
“宁尝鲜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事实上,选材出新不仅是创意练笔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考场作文取胜的一个法宝。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选材出新呢?
1.引导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炼新材料
2020年4月1日,上完一年级下期网课《制作春卷》后,张速老师布置了下列作业:
生活即学习,生活即交流,生活即劳动,和家人一起劳动起来,制作青团、春卷……把自己和家人劳动起来的美景画在下面或拍下来粘贴在下面。
有味的春天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说清明扫墓、祭奠祖先,要吃青团。一大早,我们洗好新鲜的艾草叶子,焯熟,再打成艾草泥。然后,我们和好糯米团;再把它和艾草泥混合均匀,青团的皮子就做好了。我喜欢蛋黄豆沙的青团馅;将咸蛋黄烤熟,外面包裹上红豆沙,捏成圆球,就是一个美味的馅球了。用艾草糯米皮包住馅球,捏紧,揉圆,一个漂亮的青团就做好了!把它蒸熟,就可以吃了!我觉得做青团真有意思,青团里有春天的味道哦!
(于宸欢,2020-04-01)
家长感言:通过孩子亲自动手参与,去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习俗;感受四季变化,寓教于乐,记忆深刻。
2.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材料
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周围新的人、新的事、新的物,层出不穷。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练笔的源泉,只要我们平时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可以不断从生活中发现许多有写作价值的新材料。
2020年4月3日,上完一年级下期网课《春耕》后,张速老师又布置了下列作业:上期末,我们把教室里的花儿带回了家,它们还好吗?结合今天学习的《春耕》,先说说寒假养花的过程和感受,然后自拟题目写下来。
豆瓣绿养殖记
寒假前,我从学校带回来一盆豆瓣绿。
我特意在网上查了资料,豆瓣绿属于半阴性植物,冬天温度较低时,可以放在有充足光照的地方,于是我就把它放在了阳台上。
春节,我们要回外婆家过年,走之前,我给它浇了水。一个月后我回家,发现原本枝繁叶茂的豆瓣绿变得枝叶凋零,妈妈说:“可能是冬天太冷了,它被冻着了。”我赶紧把它放进了室内,修剪坏掉的枝叶,然后把比较好的叶子插回盆里,让它重新生长。
春天是豆瓣绿迅速生长的季节,所以我要多多给它浇水,好好照顾它。妈妈说:“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要用心呵护,它就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好期待我的豆瓣绿能变回以前生机勃勃的样子。
经过我的悉心照顾,我的豆瓣绿终于慢慢地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别提有多高兴啦!
(邹子淼,2020-04-03)
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就是一座作文材料的宝库。如果说青春是一首美丽动听的歌,那么学生亲身经历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一个动人的音符。每个学生不同的经历演绎出风格各异的青春乐章。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创意练笔,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好说,新话新说。
3.引导学生从阅读积累中发掘新材料
撬动希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本应热闹的时节,繁华的城市褪去了人潮涌动,冰冷的石板上积了灰,每个人的眼中都蒙上了一层雾霭。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是新型冠状病毒。它潜伏在我们身边,缓慢而又耐心地吸取人的生命。对一座城市的生机与繁华,它开始露出狰狞的面孔,向人们痛下杀手。
第一线与病毒对抗的人是白衣战士。一封又一封的请战书,无数医生护士提前结束假期。
穿上了白衣,便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重担。是的,他们必须战斗在一线,日夜劳苦,精心照顾病人。“我的妈妈是英雄,英雄的女儿不能哭!”这句来自一位白衣战士的女儿的话,让我热泪盈眶,他们也有家庭,也有亲人,可是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这是最富有勇气的奔跑,不是奔向安全区域,不是奔往家的方向,而是奔去充满硝烟的战场。
疫情当前,他们不退缩。钟南山在高铁餐车中疲惫入睡,李兰娟每天只睡三小时只为研发抗疫药剂,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与时间赛跑,年轻护士的手被消毒液腐蚀得裂痕满满。严丽,是急诊科医护团队眼里的“铁娘子”,白天黑夜连轴转。其实,在1月20日时,严丽本可以乘飞机离开武汉,但她改变了主意,决定重回医院。严丽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是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短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
其实哪有什么白衣战士,只不过是一群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护目镜、口罩的普通人,走上了白色战场。
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撬动希望。
值班的警官,为生命坚守岗位;基层干部,为安康绝不怠慢;奔波的快递员,为生活提供保障;受苦难的患者,为希望不言放弃。在疫情面前让萤火汇聚成星河,让我们坚信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斗争不止,希望不灭。
所有的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所有的平静之下,都隐藏着狂风暴雨,海洋呼啸的疯狂。所有的黑暗之处,都隐藏着光的诞生,等待时机,冲破黑暗。
(张云翔,2020-03-14)
钟南山在高铁餐车疲惫入睡,李兰娟每天睡三小时研发抗疫药剂,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与时间赛跑,白衣战士的女儿的话,年轻护士的手被消毒液腐蚀得裂痕满满,“铁娘子”严丽白天黑夜连轴转……这些不是张云翔同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是从媒体阅读、电视新闻中获得的,但因是新事件,这篇练笔就因新材料组合而出新了。
亲身经历、生活观察等获得的都是第一手的直接材料,这是非常宝贵的。但学生的时间、经历、条件有限,不可能做到每事亲躬,应引导学生借用前人、他人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平时阅读和上网等获取作文的间接材料。这些二手材料与第一手材料有机结合,往往可以产生创新。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摘录的笔记就有100多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指导学生平时多读书报、多读名篇佳作、勤做读书卡片、常写阅读日记,建一个自己的练笔材料库,随时吐故纳新,才可能使学生的作文有书卷之气、有文化之蕴、有文人之味,也才可能写出跳动着时代和心灵的脉搏、清新扑鼻的好文章来。
当然,怎样将阅读的旧材料用出新意来,甚至化腐朽为神奇,是需要技巧的。刘勰说:“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其意思是说,善于选择材料的人,能把与主题并不相关甚至相反的材料变得关系密切,相互结合;不善于选择材料的人,会把本来可以与主题相互配合的材料变成绝不相关。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强调通过四个角度使练笔材料出新:①选材角度宜小。以小见大,一滴水见太阳。②选材角度宜异。曲径通幽,与众不同。③选材角度宜深。挖掘典型素材,标新立异。④选材角度宜奇。以古讽今,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