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互惠的练笔创意分享
学生的练笔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但有无教师的引领,其练笔活动的质量高低和有效性大小是不同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面的批改练笔往往是高效的,但教师负担较重,特别是对全班学生逐一面批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开设练笔评改课,是促进学生练笔水平提高的好方法,但不少评改课却让学生失望。
这怎样办?我发现练笔评改课的效率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有直接关系。我们的练笔评改课的价值怎样选择?是表扬或念一下学生的优秀练笔,还是批评或念一下写得差劲的练笔?是强化老师一厢情愿的或课本上规定的本次练笔训练目标,还是师生一起寻找练笔实实在在的生长点,并促进全班练笔在这个生长点上有所发展?
尝试共生性练笔评改课:以促进全班每一个学生的练笔更新为目标,以促使全班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为动力,以典型的练笔案例为载体,以师生互动鉴赏为策略,以学生自主修改练笔为主线,以二次练笔为抓手,以养成学生自动练笔、自由创新、自主鉴赏、自觉修改、自力更新的习惯为目的。
怎样才能使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与学生全体的共生性协调起来,以求得练笔评改课的最大效益呢?每节练笔评改课,必须确立一个重点,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学生本次练笔训练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而学生每次练笔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变化的,因此每节评改课的重点也是变化的。如果每一节评改课都能解决一个问题,学生都有所得,那么得得相连,学生的练笔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下面是练笔评改课的片段:
“国庆节期间,大家都把九月写的练笔做了一次精选,我抽看了一半多,大家做得挺认真的。我发现有两篇练笔修改得比较好……”我一上课就说开了。
教室一下静得出奇,一个个瞪大眼睛盯着我,在一片希望和焦急的眼光里,我觉得有一股神圣和压力。我不得不字斟句酌起来,谨慎地说:“一篇是谢亚可心同学写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她的真知灼见是我读过的练笔中最突出的。”眼光唰地聚焦谢亚可心,一朵红莲在热烈掌声中绽开。“另一篇是王玲娇同学写的一首诗《人生》。”我还没有说完,学生就急切地要求:“念一下!念一下!”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好。请大家边听边评,好在什么地方?”教室一下子安静了。
人 生
人生如海
时起时伏
起起伏伏
起伏不定
人生如路
时坎时坷
坎坎坷坷(有一个学生与我同时轻声地念)
坎坷不定(有几个学生同时念出来)
人生如车
时平时簸
平平簸簸(有十多个同学与我一起念)
平簸不定(几乎全班高声朗诵)
下面请同学们来点评这首诗,尽量角度不同,语言简明。
生1:“这首诗好在结构、节奏都相同,很好记。”
生2:“好在比喻。”
生3:“好在用了叠音词。”
生4:“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这首诗恰恰败在叠音词‘平平簸簸’,这是生造词语,最后一节诗不如改成‘人生如车/时颠时簸/颠颠簸簸/颠簸不定’……”最后两句几乎是全班同学一起朗诵,朗诵完便是热烈掌声。
“我认为她的标题与内容相比,太大了。诗所写的无常人生,没有写平常人生、幸福人生。”方翔激动地说,“她诗的内容不如我同桌的她,拟题不如我。”“同桌的她……”大家哄堂大笑起来,方翔红着脸低下了头,同桌的她也腾地红了脸。
“王玲娇同学,你能对前面同学的评价说说你的看法吗?”我想转移大家那敏感的兴奋点。
“坦率地讲,我选的时候只觉得读起来有趣,经同学们一点评,我收获很大,我赞成前面同学的意见,包括方翔说的拟题问题,不过他的另一个观点我保留,因为我没有读过他们的练笔。”大家又笑起来。
“古人说‘诗无达诂’,主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翔能说他的心里话,这是好的。”有的同学又笑了,“在昨天的练笔中,方翔同学的拟题确实给我很深的印象。”
“什么题目?”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
“别说,别说,卿老师!”方翔小声求我。
教室如球场,似啦啦队的声音“要说,要说……”淹没了方翔的请求声。
“我可以告诉大家,但有一个条件,听了题目后要尽力猜想他会写什么,看谁猜得对。”
“好!”
“他拟的题目是《把爱藏起一半》……”
“哇……”“哈……哈……”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教室千姿百态。
“想听听文章是什么内容吗?”
“想——”
“不要忘了我们达成的约定。”我从方翔手中接过练笔本,收到他给我的得意的笑颜,在大家急切的盼望中,我开始了朗读:“我哥哥……”在我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神色越来越严肃,眸子里越来越澄明,呼吸越来越急促。
“有谁猜的内容与方翔写的是一致的?请举手。”
有的同学脸红了,有的同学低下了头,有的同学望着窗外……
“一个也没有?”
“有!”寻着稚气未褪的童声,方翔同学高高地举起了一双手。
我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为那举起的小手鼓掌。
于是,我说:“下面请同学们再认真修改一遍练笔,注意学习刚才念的练笔优点,避免出现类似错误,然后同桌同学相互修改,我们再随机抽同学来交流。”
这节评改课课前预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精心修改自己的练笔。采用了互动教学策略,启发学生自评自改,鼓励学生互评互改。关于标题的草拟,是课堂临时生成的,是因势利导,也与练笔拟题有关,所以借机进行了一下训练,虽然并非本课教学重点,但学生积极投入,时间短而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