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天练笔

(二)天天练笔

“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是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之一。虽然只有这么一句话,却让不少师生叫苦不迭。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要求,多数教师没有相应的经验;小学没有写练笔,一进初中就必须写练笔,学生不习惯;绝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讨厌作文,“不少于1万字”好像天文数字。而且,初中学生写作差异很大,“不少于1万字”不是只对爱好写作学生的选择性要求,而是对所有学生的硬性要求;不是全班学生练笔字数的平均数,而是班上写作最差的学生的最少字数都必须在1万字以上。这确实是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全新的问题,一个不小的挑战,一个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个崭新的问题?我陷入了沉思:“不少于1万字”粗看上去不少,但如果分学期完成,每期练笔至少不少于5000字;如果分月完成,每月应不少于900字;如果分天完成,每天就不到30字了……好!天天练笔!我为这个教学创意高兴得跳了起来[181]

天天练笔,创意妙在“天天”,可落实起来也难在“天天”。对每期六次作文,不少学生一听作文就叫唤,一提笔就咬笔杆,一交作文就耍赖;而今天天写练笔,学生有那么多内容来写吗?学生能天天坚持吗?学生如果只是应付怎么办?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天天练笔中天天有进步?

学生练笔容易写写停停,甚至一曝十寒,难以持之以恒,也难以实现通过练笔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天天练笔,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到2003年11月20日,我的学生很不容易地坚持天天练笔81天了,虽然班里有拖欠、补做练笔的事发生。这天,我惊喜地读到了肖梦伊同学的练笔《诗歌》,这是她的第60首诗,抒发诗歌和坚持写诗对她生活的影响:

诗 歌

在幼年时

诗歌

它只是一个词语

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在少年时

诗歌

我懂得去鉴赏

但要谈写作

还差十万八千里

上初中了

我懂得去仔细品味诗歌

诗歌离我

也越来越近了

而到如今

写诗已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

它对我来说

是一种乐趣

更是一种享受

我反复读了几遍,第一次读语文课标时产生的“练笔是什么、为了什么、有快乐吗”疑问似乎找到了答案,于是我挥笔写下了批语:“天天练笔,让我们不断享受诗意生活,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当天,我在班上朗诵了《诗歌》这篇练笔,也读了我的批语,还引导学生讨论。既鼓励肖梦伊同学坚持写诗,又鼓励全班同学坚持练笔,还给了我一个坚持教改的理由。后来,天天练笔成了我班学生的习惯,我、学生及家长对练笔的好处感同身受,天天练笔已无需理由。诗意的生活令我们追求,而天天练笔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创造和享受诗意生活。

教学实践让我坚信:树立新的写作教学理念,采用天天练笔的新办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练笔的字数超过1万字,而且还能较快地提高学生写作素养,享受诗意生活。2004年6月统计学生一年来的练笔,最多的有近20万字,最少的也有3万多字,全班平均9万多字。而且,不少学生还对练笔上了“瘾”,如果哪一天不练笔,心里就觉得缺点什么,甚至憋得慌;有时,一些学生一天写一篇练笔不过瘾,竟会一口气写几篇;我常常陶醉于学生的练笔世界里,情不自禁地感动着,不能自抑地快乐着,一往情深地体味着,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望眼欲穿地期待着,默默无闻地耕耘着……

我每一学期末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练笔从头到尾地看一遍,回味自己的心路历程,精选自己的优秀练笔。我也把学生的练笔打捆,搬回家,利用寒暑假,慢慢品读。在我记忆中,肖梦伊同学的练笔犹如她的个性,青春灿烂;而李芊杉同学的练笔,犹如他的生活,充满情趣。

无 题

不管是否曾有被克扣的经历

不管是否看见被接济的希望散去

不管是否唏嘘,是否被稀罕

不管是否听到过噩耗

你都不应该倒下

不应低下高贵的头

不管你是否呵斥别人

不管你是否诘问别人

你都应该以善为本

有些事令人焦灼

有些伎俩令人憎恨

有些文绉绉的人可能可耻

有些说能看透生死祸福的人

其实连下一秒是什么都不知道

经过长途跋涉,风尘苦旅

终于懂得什么叫颠沛流离

连声诺诺地对待

那些穷愁潦倒的人

那种低眉顺眼的乞讨

我读着这些鸡零狗碎的故事

慢慢进入了梦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信客》的“读一读,写一写”,有19个词语:“克扣、接济、唏嘘、稀罕、噩耗、呵斥、诘问、焦灼、伎俩、颠沛、吊唁、文绉绉、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读上面的练笔,细心的人会发现“焦灼”和“连声诺诺”等词语用得欠妥,我当时也批注在他的练笔本上了;热爱生活的人还可以看到两个镜头:李芊杉同学尽兴地做着文字游戏作业,愉快地进入梦乡,比起那些梦中惊叫被罚做作业的生活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诗意的生活。我为学生写了练笔后愉快地进入梦乡而欣慰,也为学生在练笔中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而高兴。我在诗末给他写了一句祝语:“愿您做个好梦!”如果我们再回想一下上面所选的练笔,我们可以看见李芊杉同学对练笔的投入,也可以看到练笔对他生活的积极引导,还可以看到他积累词语和从读中学写的收获。

天天练笔,记录学生日常生活,酿造学生生活美酒,谱写学生青春旋律,追随学生生命成长,历练学生思想情操。天天练笔内容自选,真情实感即可;天天练笔方法自由,提倡创意表达;天天练笔字数不限,重在养成习惯;天天练笔率性为文,旨在享受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