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仅能融化成春天吗

(一)雪仅能融化成春天吗

多年前,我读过下面这则材料:

“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学生回答道:“春天!”然而,老师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孩子的回答就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更有大文学家王安石的千古绝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遗憾的是,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被所谓的“标准答案”给“喀嚓”一声剪断了!

类似情况太多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折断的不仅仅是孩子想象的翅膀,还有学生作文的灵性、精神的自由、思想的个性。后来,又读到另一则国外的材料: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母亲因3岁的女儿伊迪斯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而将女儿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的东西,然而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幼儿园败诉。

这令我警醒,谁该为被扼杀想象力的学生负责?后来,以“雪融化了是什么”为题,我在六年级进行课堂讨论:

生1:雪融化了是水。

师:这是物理常识。它还可以是什么呢?

生:雪融化了是晴天。“雪后天晴”,雪融化变成了太阳公公的笑脸。

师:这是气象经验。它还可以是什么呢?

生:雪融化了是春天。岑参有诗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答案,但它是现成的,诗意是别人体会的。

生:雪融化了是严寒。“雪上加霜”,得早有心理准备,切莫高兴太早。

师: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是具有破坏性的,能让坚韧的竹子折断。在冬天来临时,我们要做好防寒防冻的准备。衣服要暖和,还要给自己的心灵保温。柴门闻犬吠——

生齐答:风雪夜归人。

师:“风雪夜归人”是不会耽于雪化了是春天的梦想的。

生:雪化了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独。

师:人生的孤舟上,那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有一颗旷达慧心——独钓寒江雪!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只是给我的。)

雪融化了究竟是什么?是桃红柳绿,是草长莺飞,是相互理解,是和平安宁,也可能是人间万物。“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比这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飞翔,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解放。

怎样引导学生想象性练笔?怎样鼓励学生自由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