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测量方法
1.体温计的种类
(1)水银体温计:又称玻璃汞柱体温计,分为口表、肛表、腋表3种(见图5-6)。它是一根真空细管外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口表和肛表的玻璃管似三棱镜状,腋表的玻璃管呈扁平状。玻璃管末端的球部装有水银,口表和腋表的球部较细长,有助于测量体温时扩大接触面;肛表的球部较粗短,可防止插入肛门时折断或损伤黏膜。体温表细管的下端和球部之间有一凹槽,使水银遇热膨胀后不能自动回缩,从而保证体温测试值的准确性。水银体温计测温准确,可反复使用,但易破碎。
体温计有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两种。摄氏体温计的刻度在35~42℃之间,每1℃之间分成10小格,每小格为0.1℃,在0.5℃和1℃的刻度处用较粗的线标记,在37℃刻度处则用红色线条标示,以示醒目。华氏体温计的刻度在94~108℉,每2℉之间分成10格,每小格0.2℉(见图5-7)。
图5-6 水银体温计
图5-7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2)电子体温计: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来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直接用数字显示,读数直观、准确、灵敏度高。电子体温计有医院用电子体温计和个人用电子体温计两种(见图5-8)。医院用电子体温计使用时只需将探头放入外套内,插入测量位置,电子蜂鸣器发出蜂鸣音后,再持续3s,即可读取显示的体温值。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电子体温计的探头部带有一次性的护套,护套使用后按一次性用物处理。个人用电子体温计形状如钢笔,方便易携带。
图5-8 电子体温计
(3)可弃式体温计:是一种一次性使用体温计。其结构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片,测温时点状薄片随机体的温度而改变颜色,从白色变成蓝色,最后的蓝点位置即为所测温度(见图5-9),可测口温、腋温。
图5-9 可弃式体温计
(4)感温胶片: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胶片,可贴在前额或腹部,根据胶片颜色改变来了解体温的变化,不能显示具体的温度数值,只能用于判断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其适用于新生儿和幼儿。
(5)红外线快速体温检测仪:通过接受红外线辐射来检测体温,可以在1s内快速完成体温测试,其优点是不接触式检测,对人体完全无害,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适合社区人流量大的区域检测体温。但红外线快速体温检测仪测得的是体表体温,疑有体温偏高者,还应用水银体温计复查。
2.水银温度计的检查和消毒
(1)水银温度计的检查:在使用新体温计前或定期消毒体温计后,应对体温计进行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方法:将所有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再同时放入已测好的40℃(36~40℃)以下的水中,3min后取出检视,误差在0.2℃以上或玻璃管有裂缝、水银柱自行下降的体温计则取出不再使用,合格的体温计擦干后放入清洁容器内备用。
(2)体温计的消毒:为防止交叉感染,用过的体温计应进行消毒处理。选用的消毒液有70%乙醇溶液、1%过氧乙酸溶液、0.5%碘伏溶液等。消毒液应每日更换1次,容器、离心机等每周消毒1次,门(急)诊用量大的除每日更换消毒溶液外,容器、离心机等每周至少消毒2次。
消毒方法分两种:一是病人单独使用的体温计,用后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使用前取出,清水冲洗擦干;二是集体测量体温后的体温计,全部浸泡于消毒液中,5min后取出清水冲洗,用离心机或用腕部力量甩体温计,使体温计的水银在35℃以下,再放入另一消毒液中浸泡30min取出,用清水冲洗,擦干后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口表、腋表、肛表应分别消毒存放。肛表使用后先用消毒纱布擦净,再按上述方法消毒。
3.测量体温的方法
【目的】
(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
(1)评估。
1)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
2)影响体温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3)病人的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熟悉测量体温的方法,向病人解释监测体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病人准备。
1)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2)测体温前30min内,无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活动。
(4)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安全。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已消毒的体温计(检查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消毒液,纱布,弯盘(内垫纱布),秒表,记录本,笔。若测肛温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
【操作流程】
测量体温操作流程见表5-2。
表5-2 测量体温操作流程
续表
图5-10 口温测量法
图5-11 腋温测量法
图5-12 肛温测量法
【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测量体温,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介绍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教会病人及家属对体温的动态观察,提供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护理指导,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病人及不能合作者不宜测口温;直肠或肛门疾患及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腋下有创伤、手术或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
(2)有进食、饮水或面颊部热敷、吸烟、灌肠、坐浴等情况,应间隔30min后再测量相应部位的体温。
(3)婴幼儿、危重病人、躁动病人测体温时,应设专人守护,防止发生意外。
(4)测口温时,若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应首先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胃肠道黏膜,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进食粗纤维食物,加快汞的排出。
(5)插入肛表勿用力,以免损伤肛门、直肠黏膜。
(6)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在床旁重新监测,必要时做肛温和口温对照复查。
(7)甩体温计时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其他物品,以防撞碎;切忌将体温计放在超过42℃的热水中清洗,以防爆裂。用离心机甩体温计时,应先消毒再放入离心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