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皮内注射法

(四)皮内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ID)是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部位】

1.药物过敏试验 取前臂掌侧下段。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见图8-1)。

2.预防接种 常选用三角肌下缘。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3.局部麻醉 实施局部麻醉处。

图8-1 皮内注射的部位

【评估病人】

(1)评估病人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

(2)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计划的了解及合作程度。

(3)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用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配合要点。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用物准备】

(1)基础治疗盘、无菌纱布罐(内含无菌纱布)、碘伏、酒精、无菌持物镊、砂轮、启瓶器、药液、1mL一次性注射器、5mL一次性注射器、棉签、剪刀、弯盘。

(2)药物试验急救盒、无菌治疗盒、注射盘、碘伏、酒精、棉签、弯盘。

(3)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弯盘(内放一把弯血管钳)。

【操作流程】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见表8-3。

表8-3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

续表

图8-2 进针角度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如病人对需要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可做皮试。

(3)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酊、碘伏,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4)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以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为宜。

(5)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min,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6)若为药物过敏试验,同时需做对照试验,则用另一注射器在另一侧前臂相应部位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0.1mL。

(7)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在体温单、病历、医嘱单、床头卡醒目注明,同时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8)凡初次用药、停药3日后再用,以及在使用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