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的采集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它可反映机体各种功能及异常变化,为判断病人病情进展以及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1.毛细血管采血法 常用的采血部位为耳垂和手指末梢(见图13-1)。凡用血量较少的检查,一般从手指取血,手指采血操作方便,可获较多血量,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婴幼儿可从拇指或足跟部采血。严重烧伤病人,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耳垂采血疼痛较轻,操作方便,但耳垂外周血液循环较差,血细胞容易停滞,受气温影响较大,检查结果不够恒定。一般由检验科工作人员具体实施。

2.动脉血标本采集法 是自动脉抽取动脉血标本的方法。常用动脉有股动脉和桡动脉。

图13-1 手指毛细血管采血法

【目的】

采集动脉血标本,作血液气体分析。

【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并解释。

1)评估病人:①评估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能力;②对动脉血标本采集的认识和合作程度;③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血管状况;④用氧或呼吸机的使用情况。

2)解释: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动脉血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临床意义、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2)病人准备。

1)病人了解动脉血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临床意义、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2)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屏风或围帘遮挡病人。

【用物准备】

(1)治疗车上层:注射盘、2mL或5mL一次性注射器或动脉血气针、肝素适量、治疗巾、注射用小垫枕、无菌纱布、无菌手套、无菌软木塞或橡胶塞、沙袋、检验单、免洗手消毒液。

(2)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锐器回收盒。

【操作流程】

动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见表13-1。

表13-1 动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续表

【健康教育】

向病人解释动脉血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桡动脉穿刺点为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股动脉搏动明显处。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新生儿宜选择桡动脉穿刺,因股动脉穿刺垂直进针时易伤及髋关节。

(3)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或沙袋加压止血,以免出血或形成血肿。

(4)血气分析标本必须与空气隔绝,立即送检。

(5)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动脉穿刺法采集动脉血标本。

3.静脉血标本采集法 是自静脉抽取血标本的方法(见图13-2)。常用的静脉有:①四肢浅静脉,上肢常用肘部浅静脉、腕部和手背静脉;下肢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②颈外静脉,婴幼儿在颈外静脉采血。③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内侧。

【目的】

(1)全血标本:测定血沉、血常规及血液中某些物质,如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血氨的含量。

(2)血清标本:测定肝功能、血清酶、脂类、电解质等。

(3)血培养标本:培养检测血液中的病原菌。

【操作流程】

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见表13-2。

表13-2 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续表

图13-2 多彩采血试管

【健康教育】

(1)向病人或家属解释采集血液标本的目的与配合要求。

(2)向病人解释空腹采血的意义,嘱其在采血前空腹。采血后,压迫止血的时间不宜过短。

(3)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如在采集标本前病人已使用抗生素,应向医护人员说明。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避免感染与差错。采集培养标本时,应检查容器有无裂隙,培养液量是否足够,有无浑浊、变质。

(2)做生化检验,应在病人空腹时采取,此时血液的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检查结果比较准确。

(3)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标本容器,并计算采血量。一般血培养取血5mL,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为提高培养阳性率,采血量需增至10~15mL。

(4)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采血标本。应在对侧肢体上采集,防止血液被稀释后影响检验结果。

(5)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静脉血标本,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首先血培养瓶,然后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动作需迅速准确。

(6)有出血倾向者,谨慎采集动脉血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