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热反应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多由于药品和输液器具在各环节中被致热物质污染所致。如输入的溶液和药液制品不纯、无菌保存不良、输液瓶灭菌不彻底、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使致热物质随输注的液体进入人体而产生热源反应。细菌性热源反应是输液过程中热源反应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多在输液后数分钟至一小时发生。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继而发热。轻者体温38℃左右,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脉速、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昏迷。

3.护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液前要严格检查药液的质量,有无沉淀、混浊、变质、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漏气。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未经消毒的手不能直接触碰针头和药液;治疗室应环境清洁,有条件者最好空气净化;药品的存放、配制应程序化、条理化、规范化。

(3)反应轻的病人可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注意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4)对症处理:如有寒战者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对高热的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

(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6)做好记录,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送检,查找发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