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输血法

(二)输血法

【用物准备】

(1)间接静脉输血法:同密闭式输液,仅将输液器换为输血器(滴管内有过滤网,9号静脉穿刺针头)。

(2)直接静脉输血法:同静脉注射,另备50mL注射器数支(根据输血量多少而定)、3.8%枸橼酸钠溶液。

(3)生理盐水、血液制品(根据医嘱准备)、一次性手套。

【操作流程】

常见静脉输血操作流程见表10-3。

表10-3 常见静脉输血操作流程

续表

【健康教育】

(1)解释静脉输血的目的。

(2)让病人了解输血反应的症状及防治。

(3)说明输血速度调节的依据。

(4)讲述血型的有关知识及输血的禁忌证。

【注意事项】

(1)输血时护士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

(2)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应在半小时内输入,不宜久置,200~300mL血液应在3~4h内输完,避免溶血。

(3)冷藏血液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

(4)血液中不能加入钙剂、酸性或碱性药品、葡萄糖等药物或高渗、低渗溶液,以防止血液凝集或溶解。

(5)凡输两个以上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者不能直接混合输入,其间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免发生反应。

(6)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应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生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并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7)输血器具用后应冲洗干净,送血库处理,以防产生致热原。

【附】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通常是指采集病人体内血液或于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再回输给同一个病人的方法,即回输自体血。自体输血不需要做血型鉴定和交叉相容配血试验,不会产生免疫反应,既节省血源又防止发生输血反应。同时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疾病传播。自体输血是最安全的输血方法。

(一)自体输血方法

自体输血有术前预存自体血、术前稀释血液回输和术中失血回输3种方法。

1.术前预存自体血 即术前抽取病人的血液,在血库低温下保存,待手术时再输还给病人。一般于术前3周开始,每周或隔周采血1次。注意最后一次采血应在手术前3日,以利机体恢复正常的血浆蛋白水平。

2.术前稀释血液回输 于手术日手术开始前采血并同时自静脉给结晶体或胶体溶液,借此降低血细胞比容(HCT)而同时维持血容量。目的是稀释血液,使术中失血时实际丢失的红细胞及其他成分相应减少。

3.术中失血回输 在手术中收集失血回输给病人。如脾破裂、输卵管破裂,血液流入腹腔16h内,无污染和凝血时,可将血液收集起来,加入适量抗凝剂,经过滤后输还给病人。

(二)适应证

(1)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出血者。

(2)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肝叶切除术。

(3)体外循环或深低温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

(4)病人血型特殊,难以找到供血者时。

(三)禁忌证

(1)血液受胃肠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污染。

(2)血液可能受肿瘤细胞污染。

(3)合并心脏病、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贫血者。

(4)有脓血症状和菌血症病人。

(5)凝血因子缺乏者。

(6)胸膜腔开放性损伤达4h以上者。

(四)注意事项

(1)自体输血通常都用在紧急抢救手术,故要求尽量争取时间做到准备快、扩容及时和尽早开始手术。为此需保证:①手术室常备无菌、无致热原的自体输血器械;②确保静脉通路通畅,必要时术前做好静脉切开置入粗口径导管;③偶尔手术可先在局麻下开始,首先快速回收积血回输,待休克好转后再施行全麻完成手术。

(2)采血中必须重视保护细胞。采得的血源必须经过滤后回输,回输及输后要针对污染、发热、黄疸、DIC、出血倾向、高血钾、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护理和重点监测,并做及时有效处理。

(3)术前对原发疾病应尽可能做出明确诊断,以恰当掌握术中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