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空气栓塞
2025年08月10日
(四)空气栓塞
1.原因
(1)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输液管连接不紧漏气。
(2)连续输液过程中更换溶液瓶不及时或输液完毕未及时拔针。
(3)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
空气进入静脉内形成空气栓子。气栓随血流经右心房到达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着心脏的收缩从右心室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见图9-4),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
图9-4 空气栓塞
2.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胸部阻塞感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乏力、眩晕、濒死感,继而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和严重缺氧发绀等症状。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护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3)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
(4)发现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立刻让病人取左侧头低足高位,此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利于气泡漂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使较大的气泡破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入口,逐渐被吸收。还可在吸气时增加胸腔内压力,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见图9-5)。
图9-5 置病人于头低足高位,使气泡避开肺动脉入口
(5)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6)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7)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