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隔离的原则
1.一般消毒隔离
(1)病区管理。
1)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2)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3)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保护易感人群。严格执行探视和陪伴制度,做好病人及探视者的宣教及解释工作。
4)加强传染病病人的管理,包括隔离病人,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5)隔离的实施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6)传染性分泌物3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经医生下达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7)了解病人心理状况,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解除病人的恐惧感和因被隔离而产生的孤独、悲观等心理反应。
(2)对工作人员要求。
1)进入隔离单位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2)穿隔离衣前,备齐所需物品,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划并集中操作。
3)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隔离规程。
4)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3)病室管理要求。
1)病室空气消毒可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或用消毒液喷雾。
2)每日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床旁桌椅。
3)对可重复使用的物品,至供应室后应先消毒灭菌,然后清洗再消毒灭菌。
(4)病人隔离要求。
1)病人接触过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等,按规定消毒。
2)病人的用物、信件、票证等均须严格消毒后,才能带出病室。
3)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引流液按规定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4)需要送出病室处理的污染物品,放入专用污物袋,污物袋外应有明显标志。
2.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是指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院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1)病人的终末消毒处理:病人转科或出院前应沐浴并更换上清洁衣服后,方可离开隔离病房;个人用物消毒后方可带出。若病人死亡,需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尸体,并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伤口处更换敷料,并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送传染科太平间。死者衣服及有明显脓、血、分泌物污染的衣物一并焚烧。
(2)病人床单位消毒:对病人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见表6-10)。如门窗、家具及地面、床旁桌抽屉、棉被、床垫、枕芯等。
表6-10 传染病病人污染物品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