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息
2025年08月10日
(一)休息
1.休息的概念 休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它代表了一种宁静、安详和没有任何情绪压力的松弛状态。
2.休息的意义
(1)充足的休息是保障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休息可以减轻或解除人体的疲劳,使人恢复精力和体力,保持健康的体质。同时可以维持机体生理调节的规律性,促进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2)良好的休息是促进康复的有效措施。对病人来说,良好的休息有助于:①消除疲劳,促进精力和体力的恢复。②减少消耗,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③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3.有效休息的条件 有效的休息是指身体、心理两方面均得到放松。无论哪种形式的休息,都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生理上的舒适:对于促进放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休息之前,必须把身体的不舒适降到最低限度。如消除或控制疼痛;提供各种舒适服务,包括协助搞好个人卫生,安排舒适的卧位,保证环境温度、湿度适宜,调节睡眠时的光线、声音等。
(2)心理上的安宁:个体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休息的质量。由于情绪紧张、激动而造成的失眠屡见不鲜。因此,医护人员应认真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采用有效的护理技术,帮助病人达到身心放松、平静安宁的状态,提高休息质量。
在休息的各种形式中,睡眠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充足的睡眠可促进人体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个体每日所需要的睡眠时数因人而异,但至少要保证最低睡眠时数,否则,会出现紧张、不安及全身疲劳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睡眠生理,解决病人的睡眠问题,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