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法是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见图7-12)。常用的静脉包括以下几种。
图7-12 静脉注射法
1.四肢浅静脉 上肢常用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及手背静脉;下肢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足背静脉(见图7-13)。
图7-13 四肢浅静脉
2.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见,易于固定,方便患儿肢体活动,故患儿静脉注射多采用头皮静脉(见图7-14)。
3.股静脉 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内侧(见图7-15)。
图7-14 小儿头皮静脉分布
图7-15 股静脉解剖位置
【目的】
(1)适用于需迅速发挥药效,而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者,尤其在急危重症时。
(2)由静脉注入造影剂做诊断性检查,如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前。
(3)静脉注射高营养药物治疗时。
【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并解释
(1)评估病人:①评估病情及治疗情况;②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给药计划及血标本采集的了解、认识程度及合作程度;③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及管壁弹性。
(2)解释: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静脉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药物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
2.病人准备
(1)病人了解静脉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药物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
(2)取舒适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3.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必要时用屏风或拉帘遮挡。
【用物准备】
(1)基础治疗盘。
(2)注射器(规格视药量而定)、6~9号针头或头皮针、无菌纱布、止血带、注射用小垫枕、注射卡,必要时备胶布。
(3)药液:按医嘱准备。
【操作流程】
静脉注射操作流程见表7-11。
表7-11 静脉注射操作流程
续表
续表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静脉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一定要在确认针头在静脉内后方可推注药液,以免药液外溢导致组织坏死。
【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针头刺入静脉过少,抽吸虽有回血,但松解止血带时静脉回缩,针头滑出血管,药液注入皮下。
(2)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静脉,部分在血管外,抽吸虽有回血,但推药时药液溢至皮下,局部隆起并有痛感。
(3)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抽吸有回血,推注少量药液,局部可无隆起,但因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病人有痛感。
(4)针头刺入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抽吸无回血。
【特殊病人的静脉穿刺要点】
1.肥胖病人 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位置较深,不明显,但相对固定,注射时,在摸清血管走向后由静脉上方进针,进针角度稍加大(30°~40°)。
2.水肿病人 可沿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按揉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静脉充分显露后再行穿刺。
3.脱水病人 血管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作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充盈后再穿刺。
4.老年病人 老年人皮下脂肪较少,静脉易滑动且脆性较大,针头难以刺入或易穿破血管对侧。注射时,可用手指分别固定穿刺段静脉上下两端,再沿静脉走向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