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二)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异常血压的观察 正常人的血压波动范围较小,保持相对恒定状态。当血压在正常范围以外即为异常血压。异常血压有高血压、低血压和脉压异常3种类型。

(1)高血压: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标准(见表5-7)。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18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同,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95%的病人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5%的病人血压升高是其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是医学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属于不同等级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18.7kPa),也诊断为高血压。

表5-7 血压分类标准

续表

(2)低血压:血压低于90/50~60mmHg(12/6.65~8kPa)即可诊断为低血压。当血压低于正常范围时,病人可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如头晕、心悸、脉搏细速等。常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

(3)脉压异常。

1)脉压增大:脉压大于40mmHg。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

2)脉压减小:脉压小于30mmHg。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环衰竭等。

2.异常血压的护理

(1)良好的环境:提供适宜温度、湿度、通风良好、合理照明的整洁安静舒适环境。

(2)合理饮食:选择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高血压病人应减少钠盐摄入,逐步降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盐不超过5g的要求;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维持血压正常的重要条件。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保暖,避免冷热刺激等。

知识链接

高血压的危害与预防

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高血压发病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张,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

(2)脑: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而发生脑出血,使脑动脉硬化可并发脑血栓。

(3)肾:高血压可使肾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最终导致肾衰竭。

(4)视网膜:高血压可使视网膜小动脉硬化,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视网膜易渗血或出血,导致视力模糊。根据研究,高血压与遗传和多种环境不良因素作用有关,预防要从多方面做起。

实践证明,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态平衡,合理膳食,限酒戒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不但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控制已发生的高血压,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大力开展防治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和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4)控制情绪: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烦躁、焦虑、忧愁等都是诱发高血压的精神因素,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加强自我修养,随时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5)坚持运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适当的体育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鼓励高血压病人采用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min左右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步行、慢跑、气功、太极拳、游泳等,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6)加强监测: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合理用药,注意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7)健康教育:教会病人测量和判断异常血压的方法;生活有度、作息有时、修身养性、合理营养、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