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六)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1.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病人的休息环境应以安静、舒适、安全、整洁为原则。睡前调节好病室内的光线、温湿度、光线、音响及通风,减少外界环境对病人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的不良刺激。床单位的寝具应接近原来的生活习惯,保持卧具清洁、干燥,棉被厚薄适宜。枕头高度合适,垫褥的硬度和弹性适当。进行各项操作和夜间巡视病房时要做到“四轻”。减少噪声,保持病室安静。及时清除病人的排泄物,避免异味的刺激。多人同住病室应用布帘或屏风等分隔,以保证各人相对独立的空间。每位病人床头最好设有床头灯,以备急用,避免对其他病人的干扰。

2.满足病人的睡眠习惯 做好就寝前的准备工作。满足病人的睡眠习惯和身心需要是帮助病人尽快入睡的重要前提。护士应尊重病人的睡眠习惯,尽可能满足病人就寝前的一些常规习惯,尽量提供方便。如睡前有沐浴或用热水泡脚、阅读报刊、喝热饮料等习惯,要尽量满足病人,以促进睡眠。就寝前做好晚间护理,如协助病人洗漱、排便、更衣、整理床单位等。注意检查各部位的引流管、牵引、敷料等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机体有疼痛或不适的病人,护士应根据医嘱酌情给予药物镇痛,以减少病人的不适,安置舒适的体位,适当给予背部按摩,促进肌肉放松,促进睡眠。

3.合理安排护理措施 执行护理措施时应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常规的护理治疗措施应安排在白天进行。特殊情况必须在睡眠期间操作时,护理活动安排尽量间隔90min,避免频繁干扰病人的睡眠,因为90min是一个人正常睡眠周期所需的时间。

4.加强心理护理 病人住院时心情十分复杂,陌生的环境,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因患病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对各种检查治疗的顾虑等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严重影响睡眠。护理人员要多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做好入院介绍,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尚未满足的生理、心理需要,消除病人的烦恼和不适,提高睡眠质量。

5.合理使用药物 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每日所服的药物是否有引起睡眠障碍的不良反应。如果有影响睡眠的药物要与医生联系,根据病人的情况予以更换。对于一些失眠的病人,可以适当使用安眠药物。但护士必须掌握使用安眠药物的原则,即所有的促进睡眠的方法都无效时才可以使用。使用时护士对安眠药物的性能及其对睡眠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6.睡眠失调的护理 对于失眠的病人,应通过评估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催眠药物,但应避免长时间连续用药。对于过度睡眠的病人,除药物治疗外,应指导病人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增加趣味性的活动并限制睡眠。对于发作性睡眠病者,应选用药物治疗,并指导病人注意发作前兆,学会自我保护,减少意外的发生。对于睡眠型呼吸暂停的病人,应注意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梦游的病人,应将卧室中的危险物品移开,必要时关窗、锁门,防止意外或损伤的发生。对于遗尿者,晚间应限制饮水,并于睡前督促病人排尿。

7.健康指导 与病人一起分析并讨论有关休息和睡眠的知识及问题,使其了解身心放松可以促进睡眠。明确休息和睡眠对人体健康与康复的重要性。建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要用脑过度、过多饮水,运动不要过于剧烈。

思考题

1.李某,女,40岁。T 39~40℃,持续2周,日差不超过1℃。P 106次/分,R 28次/分。病人神志清,面色潮红,口唇干裂,精神不振,食欲差。

请问:

(1)病人高热,口唇干裂,为促进病人的舒适,应如何加强口腔护理?

(2)为促进病人的舒适,如何加强皮肤护理?

2.郭某,女,30岁,75kg。因“突发午后颈部、背部疼痛,四肢瘫,呼吸困难3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自发病至今,一直进食流质饮食,既往体健,入院后神志清,四肢肌力0级,可疑肩部以下温痛觉消失,大小便失禁,每次移动病人总见大便溢出;带有鼻饲管、气管插管、尿管,口角不断有唾液流出,入院时发现足跟部有2cm×2cmⅠ期压疮,右髋部1.5cm×2cm水泡,右臀部见4.5cm×5.6cmⅡ期压疮,经积极治疗3周后病人的压疮愈合,其余皮肤未出现新压疮。

请问:

(1)对该病人进行皮肤评估时注意哪些部位的评估?

(2)如何对该病人进行压疮的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