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发生的原因
压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皮肤组织变形和坏死。
1.力学因素 压疮不仅由垂直压力引起,还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1)垂直压力:对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重要的原因。压疮的形成与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压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发生压疮的概率就越高。此外,压疮的发生与组织耐受性有关,肌肉和脂肪组织因代谢活跃,较皮肤对压力更为敏感,因此最先受累且较早出现变性和坏死。垂直压力常见于长时间采用某种体位,如卧位、坐位者。
(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时,易损害皮肤的保护性角质层而使皮肤屏障作用受损,致使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皮肤。病人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随时可能受到床单和轮椅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搬运病人时,拖拉动作也会产生摩擦力而使病人皮肤受到损伤。皮肤擦伤后,受潮湿、污染而易发生压疮。
(3)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由摩擦力与压力相加而成,与体位有密切的关系。如半坐卧位时,骨骼及深层组织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滑行,而皮肤及表层组织由于摩擦力的缘故仍停留在原位,从而导致两层组织间产生牵张而形成剪切力。剪切力发生时,因由筋膜下及肌肉内穿出供应皮肤的毛细血管被牵拉、扭曲、撕裂,阻断局部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等全层组织的血液供应,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深层组织坏死,形成剪切力溃疡(见图14-6)。
图14-6 剪切力形成图
2.营养状况 是影响压疮形成的重要因素。全身出现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蛋白质合成减少,出现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本身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因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而容易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水肿的病人由于皮肤弹性、顺应性降低,使皮肤容易受损,同时组织水肿使毛细血管和细胞间距增加,氧和代谢产物在组织间的溶解和运送速度减慢,皮肤出现营养不良,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3.局部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物质的刺激而变得潮湿,因被软化而抵抗力下降,削弱了皮肤的屏障作用;此外尿液和粪便中化学物质的刺激使皮肤酸碱度发生改变,致使表皮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破溃,容易继发感染。
4.年龄 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抵抗力下降,对外部环境反应迟钝,皮肤血流速度下降且血管脆性增加,最终导致皮肤易损性增加。
5.矫形器械使用不当 应用石膏固定和牵引时,限制病人的身体或肢体活动。特别是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矫形器械固定过紧或肢体有水肿时,致使肢体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