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排尿的因素与尿液的观察

(一)影响排尿的因素与尿液的观察

1.影响排尿的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控制,无痛苦,无障碍。但诸多因素可以影响排尿的进行。

(1)心理因素:对正常排尿有很大的影响,压力会影响会阴部肌肉和膀胱括约肌的放松或收缩,如当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情形下,有时会出现尿频、尿急,有时也会抑制排尿,出现尿潴留。排尿还受暗示的影响,任何听觉、视觉或其他身体感觉的刺激均可诱发排尿,如有的人听见流水声便产生尿意。

(2)环境问题:排尿应该在隐蔽的场所进行。当个体在缺乏隐蔽的环境时,就会产生许多压力,而影响正常的排尿。

(3)个人习惯: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会形成一些排尿时间的习惯,如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排尿,晚上就寝前也要排空膀胱。而儿童期的排尿训练对成年后的排尿形态也有影响。排尿的姿势、时间是否充裕及环境是否合适也会影响排尿的完成。

(4)液体和饮食的摄入:如果其他影响体液的因素不变,液体的摄入量将直接影响尿量和排尿的频率。排尿量和排尿次数与液体的摄入量成正比,液体摄入多,排尿量和排尿次数均增加,反之亦然。摄入液体的种类也影响排尿,如咖啡、茶、酒类饮料,有利尿作用;有些食物的摄入也会影响排尿,如含水量多的水果、蔬菜等可增加液体摄入量,使尿量增多。摄入含钠较高的饮料或食物则会造成水、钠潴留,使尿量减少。

(5)气候变化:夏季炎热,身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脏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冬季寒冷,身体外周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体内水分相对增加,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使尿量增加。

(6)其他因素:妇女在妊娠时,可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致使排尿次数增多。在月经周期中排尿形态也有改变,行经前,大多数妇女有液体潴留、尿量减少的现象,行经开始,尿量增加。老年人因膀胱肌肉张力减弱,出现尿频;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压迫尿道,可出现排尿困难。婴儿因大脑发育不完善,其排尿由反射作用产生,不受意识控制,2~3岁后才能自我控制。

(7)疾病:影响排尿的病理生理状况可能是急性的、可逆的,如尿路感染;还有的可能是慢性的、不可逆的,如慢性、进行性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病变,使排尿反射的神经传导和排尿的意识控制障碍,出现排尿形态改变,如尿失禁;肾脏的病变可致尿液的生成障碍,出现少尿或无尿;泌尿系统的肿瘤、结石或狭窄也可导致排尿障碍,如尿潴留。

(8)诊断性检查:泌尿系统的检查可以影响排尿,如静脉内肾盂造影或者尿路造影前,需要病人禁水或严格限制入量,以减少排出的尿量;膀胱镜可能会引起尿路局部的水肿和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尿潴留,且检查中可能会损伤到尿道或膀胱黏膜而出现血尿。

(9)药物治疗:某些药物直接影响排尿,如利尿剂增加尿量,止痛剂、镇静剂影响神经传导干扰排尿。

(10)外科手术、外伤:可导致失血、失液,若补液不足,则机体处于脱水状态,尿量减少;手术中使用麻醉药物也能干扰排尿反射,改变病人的排尿形态,导致尿潴留。

2.尿液的观察

(1)尿量与次数:一般成人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次尿量200~400mL,24h排尿量1000~2000mL,平均在1500mL左右。尿量是反应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尿量与排尿次数受多方面的影响。

(2)尿液的颜色: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是由于尿胆原和尿色素所致。当尿液浓缩时,可见量少色深。尿的颜色还受某些食物、药物的影响,如进食大量胡萝卜或服用核黄素,尿的颜色呈深黄色。在病理情况下,尿的颜色可有以下变化。

1)尿液中含有红细胞为血尿。血尿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所含红细胞量的多少有关,尿液中含红细胞量多时呈洗肉水色。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结核及感染等。

2)尿液中含有血红蛋白为血红蛋白尿。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血红蛋白经肾脏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一般尿液呈浓茶色、酱油样色。常见于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恶性疟疾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尿液中含有胆红素为胆红素尿。一般尿液呈深黄色或黄褐色,振荡尿液后泡沫也呈黄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4)尿液中含有淋巴液,排出的尿液呈乳白色为乳糜尿。常见于丝虫病。

(3)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放置后可呈现微量絮状沉淀物,系黏蛋白、核蛋白、盐类及上皮细胞凝结而成。新鲜尿液出现混浊有以下原因。

1)尿液含有大量尿盐,尿液冷却后,尿液混浊,但加热、加酸或加碱后,尿盐溶解,尿液即可澄清。

2)尿液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细菌或炎性渗出物时,排出的新鲜尿液呈白色絮状混浊,此种尿液在加热、加酸或加碱后,其浑浊度不变,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4)酸碱反应: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一般尿液pH 4.5~7.5,平均为6。饮食的种类可影响尿液的酸碱度,如进食大量蔬菜时,尿液可呈碱性;进食大量肉类时,尿液可呈酸性,酸中毒病人的尿液可呈强酸性,严重呕吐病人的尿液可呈强碱性。

(5)比重:成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比重波动在1.015~1.025,一般尿比重与尿量成反比。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肾脏的浓缩功能,若尿比重经常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功能严重障碍。

(6)气味:正常尿液气味来自尿内的挥发性酸。尿液久置后,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若新鲜尿有氨臭味,可能有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尿中含丙酮,故有烂苹果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