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

1.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人员(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团队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性支持和照料。其目的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2.临终关怀的意义

(1)对临终病人的意义:通过对临终病人实施全面的照料,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尊重,疾病症状得以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使其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2)对病人家属的意义:能够减轻病人家属在病人的临终阶段以及病人的死亡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并可以帮助他们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顺利度过居丧期,尽快适应失去亲人的生活,缩短悲伤的过程;还可以使家属的权利和尊严得到保护,获得情感支持,保持身心健康。

(3)对医学的意义:临终关怀是以医学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项目,是对现行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

(4)对社会的意义:临终关怀能反映人类文化的时代水平,是非物质文化中的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宗教、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等的集中表现。从优生到优死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临终关怀的理念

(1)以照料为中心:临终关怀是针对各种疾病的晚期、治疗不再生效、生命即将结束者进行的照护,一般在死亡前3~6个月实施临终关怀。对这些病人不是通过治疗疾病使其免于死亡,而是通过对其全面的身心照料,提供临终前适度的姑息性治疗,控制症状,减轻痛苦,消除焦虑、恐惧,获得心理、社会支持,使其得到最后的安宁。因此,临终关怀是从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料。

(2)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实行人道主义,使临终病人在人生的最后历程同样得到热情的照顾和关怀,体现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和尊严。医护人员应注意维护和保持病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在临终照料中应允许病人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维护病人的个人隐私和权利,鼓励病人参与医护方案的制订等。尊重生命的尊严及尊重濒死病人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临终关怀的宗旨。

(3)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临终关怀不以延长临终病人的生存时间为目的,而以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为宗旨。对濒死病人生命质量的照料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环节,减轻痛苦使生命品质得到提高,给临终病人提供一个安适的、有意义的、有希望的生活,在可控制的病痛下与家人共度温暖的时光,使病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够体验到人间的温情。

(4)加强死亡教育:临终关怀强调把健康教育和死亡教育结合起来,从正确理解生命的完整与本质入手,完善人生观,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临终病人把生命的有效价值和生命的高质量两者真正统一起来,善始善终,以健全的身心走完人生的旅途。

(5)提供全面的整体照护:即全方位、全程服务,包括对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给予关心和照护,为病人提供24h护理服务,照护时也要关心病人家属,既为病人提供生前的照护,又为死者家属提供居丧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