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的测量部位和方法

(三)脉搏的测量部位和方法

1.脉搏的测量部位 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均可作为脉搏的测量部位。临床上最常用的部位是桡动脉,其次是颈动脉、肱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见图5-13)。

图5-13 常用诊脉部位

2.脉搏的测量方法(以桡动脉为例)

【目的】

(1)判断脉搏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情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

(1)评估。

1)病人的年龄、病情、治疗等情况。

2)影响脉搏测量的因素。

3)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熟悉测量脉搏的方法,向病人解释监测脉搏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病人准备:体位舒适,情绪稳定;测脉搏前30min内,无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哭闹等活动。

(4)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安全。

【用物准备】

表、记录本、笔,必要时备听诊器。

【操作流程】

测量脉搏操作流程见表5-4。

表5-4 测量脉搏操作流程

图5-14 桡动脉测量法

图5-15 脉搏短绌测量法

【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脉搏监测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指导其对脉搏进行动态观察。

(2)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技巧,提高病人对异常脉搏的判断能力。

【注意事项】

(1)测脉搏前如病人有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哭闹等活动,应安静20~30min再测,以保证其准确性。

(2)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动脉较强,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3)为偏瘫病人测脉搏时,应选择健侧肢体测量。

(4)测量脉率时,应同时注意脉律、脉搏的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

(5)异常脉搏应测量1min,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量心尖冲动1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