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1.药物的种类 常用药物的种类根据给药的途径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
(1)内服药:可分为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片剂、丸剂、散剂和胶囊等;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酊剂和合剂等。
(2)外用药:包括软膏、搽剂、酊剂、洗剂、滴剂、粉剂、栓剂和涂膜剂等。
(3)注射药:包括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粉剂等。
2.药物的领取 药物的领取必须凭医生的处方进行。通常,门诊病人按医生处方在门诊药房自行领取;住院病人药物的领取方法各医院的规定不一,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病区:病区内设有药柜,备有一定数量的常用药,由专人负责管理,按期进行领取和补充;病人使用的贵重药物和特殊药物凭医生的处方领取。剧毒药和麻醉药(如吗啡、哌替啶等)病区内有固定数量,使用后凭医生的处方领取补充。
(2)中心药房:医院设有中心药房,中心药房的人员负责摆药,病区护士核对并取回,按时给病人服用。
3.病区内药物的保管 对药物应采取合理保管、正确存放,具体做法如下。
(1)药柜放置:药柜应放在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整洁,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药品质量,以确保药品安全。
(2)药品分类放置:药品应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等分类放置。先领先用、以防失效。贵重药、麻醉药、剧毒药应有明显标记,加锁保管,专人负责,使用专本登记,并实行严格交班制度。
(3)药瓶应有明显标签:标签使用按内服药为蓝色边、外用药为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为黑色边配置。标签要字迹清晰,标签上应标明药名(中、英文对照)、浓度、剂量。
(4)定期检查:药物要定期检查,如有沉淀、混浊、异味、潮解、霉变等现象,或标签脱落、辨认不清,应立即停止使用。
(5)妥善保管: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用相应的保管方法。
1)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应装瓶、盖紧瓶盖,如乙醇、过氧乙酸、碘酊、糖衣片等。
2)易氧化和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闭瓶中,或放在黑纸遮光的纸盒内,放于阴凉处,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
3)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和抗生素等,根据其性质和对贮藏条件的要求,分别置于干燥阴凉(约20℃)处或冷藏于2~10℃处保存,如抗毒血清、疫苗、胎盘球蛋白、青霉素皮试液等。
4)有使用期限的药物,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等,应按有效期先后,有计划地使用,以免因药物过期造成浪费。
5)易燃、易爆的药物,如乙醇、乙醚、环氧乙烷等,应单独存放,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并远离明火。
6)病人个人的专用的贵重或特殊药物应单独存放,并标注床号、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