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的两次革命

一、临床营养的两次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临床营养专业方面的医师与营养师们,工作的重点是如何用不同的治疗膳食来治疗各种疾病或帮助病人恢复营养。例如针对不同的疾病情况,根据病人的接受程度应用普通饭、软饭、半流质和流质。根据各种疾病的特点,设计出肝、胆、胰疾病的治疗饮食,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膳食,糖尿病的治疗膳食以及各种诊断用试验膳食等。同时也对一些严重的营养缺乏病如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核黄素与硫胺素缺乏、癞皮病、缺碘性甲状腺肿等用营养素或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进行治疗。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营养工作者曾对医院的外科、内科、癌症等病人进行营养调查,发现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很差,根据几个有名医院的调查,如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麻省总医院和其他大城市的医院,其营养缺乏病在45%以上。这一发现震惊了美国卫生部与全美的医务工作者。在美国,营养发展很早,也很发达,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营养缺乏病呢?原因是很复杂的,创伤、手术、感染、炎症、脓毒症会引起机体内神经、激素与生化代谢的一系列的复杂变化,而这些变化既不能为医生们了解又不能及时解决,便会使病人的营养情况出现恶化。同时那时对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还没有建立,因而无法发现。

上述发现,导致了美国营养学的转向,大多数知名的营养工作者都从一般营养转向研究临床营养。绝大多数医院都建立了以医生、营养师、药剂师、护士组成的营养支持服务小组(简称NSS)。同时,广泛开展了对医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不能进食的病人如何输入营养素,如全静脉营养与全胃肠道营养的研究,这就是临床营养的首次革命。

从20世纪80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临床营养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过去认为上述营养补充方法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使胃肠道休息。即胃肠道中没有食物,没有消化作用,胃肠道就没有作用,就能休息康复。要素膳与全静脉营养就是针对这一概念而在临床上应用的。现在认为这一概念是错误的。最近发现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而且具有肠道屏障作用。如果肠道内没有营养素供应,肠道就会营养不良,使肠道的免疫功能减弱与发生细菌易位。因此,新的概念是能用普通膳食的话,尽量用普通膳食,能用匀浆膳的不用要素膳,除非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要素膳或全静脉营养。这是临床营养的第二次革命。

综观我国的临床营养的发展情况,还是比较缓慢的。虽然要素膳在医院的营养科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最主要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仅在个别医院加以研究、应用,关于全静脉营养在国内进行临床实践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医院。国内其他临床营养单位,基本上还处在首次营养革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