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高血压病
1.钠
食盐摄入与高血压病显著相关,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限制食盐摄入可改善高血压症状。因纽特人淡食,食盐4 g/d,患高血压病少;日本北部居民食盐26 g/d,高血压发病率为40%。过多的钠进入机体,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同时,由于钠盐吸附水分,大量钠盐进人体内,在肾的保钠排钾功能作用下可导致水钠潴留。肾性高血压可因钠的影响而恶化,减少钠摄入可改善症状。高血压病死者,动脉壁钠和水明显增高。妊娠毒血症若不限钠,病情迅速恶化,给低盐饮食症状改善、血压降低,均说明钠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
2.热能
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显著增高,临床上多数高血压病人合并有超重或肥胖,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超重及肥胖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高于体重正常者。而限制热能摄取,使体重减轻后,血压就会有一定程度降低。
3.蛋白质
摄入量在总热量的15%水平或以上,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压。不同来源蛋白质对血压的影响不同,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某些蛋白可使高血压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酪氨酸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大豆蛋白虽无降压功能,但也有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作用。
4.脂肪和胆固醇
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症和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致动脉粥样硬化,故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对高血压病防治不利。
5.其他营养素
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可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血管结构与功能。
6.烟、酒和茶
卷烟中尼古丁刺激心脏,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促使钙盐、胆固醇等在血管壁上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传统医药认为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活血通脉,助药力,增食欲,消疲劳。饮酒与高血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与不饮酒的人群相比,持续饮酒的男性在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40%。重度饮酒者(相当于每天饮65 g酒精)高血压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两倍。长期饮酒者体内的升压物质含量较多。同时酒精还能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高,引起外周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以不饮酒为宜。一时难于戒酒者,每天饮酒量应控制在少于20克(每日红葡萄酒50~100 mL,或白酒25 mL,或啤酒300 mL左右)。茶叶中的茶碱和黄嘌呤等多种成分对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其中以绿茶为好。
7.营养素与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高血压病时,常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优降宁等治疗,用药期间病人不宜食用含酪胺高的食物,如扁豆、蘑菇、腌肉、腌鱼、干酪、酸牛奶、香蕉、葡萄干、啤酒、红葡萄酒等食物。酪胺可促使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使血压急剧升高而发生高血压危象。
另外降压治疗时,病人不宜服用天然甘草或含甘草的药物,如甘链片;因甘草酸可引起低钾血症和钠潴留。
用利尿药时易起电解紊乱,应注意调整食物中钠、钾、镁含量。
茶叶易和药物结合沉淀,降低药物效果,故服降压药时忌用茶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