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养治疗

二、营养治疗

(一)营养治疗原则

在减轻心脏负荷的同时,供给心肌充足的营养,维护心肌的功能:主要是少食多餐,食物应容易消化吸收,限制钠盐,防止水肿,保护心脏。

(二)营养治疗要求

1.急性心力衰竭

(1)2~3天内以流质饮食为主,每天总能量2.09~3.35 MJ(500~800 kcal),液体量1 000 mL。

(2)应少食多餐,避免一次量过多,餐次,每日4~5餐,以防引起心律失常。

(3)可进食藕粉、米汤、菜水、去油过筛肉汤、淡茶水、红枣泥汤等。

(4)不宜食用胀气、刺激性的流质:豆浆、牛奶、浓茶、咖啡。

(5)还应结合血中电解质及病情变化,调整饮食中钾、钠供给。

(6)随着病情稳定,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然后进软食。

2.慢性心力衰竭

(1)适当限制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时,能量2.5 MJ(600 kcal),逐渐加至4.2~6.3 MJ(1 000~1 500 kcal)能量。已知肥胖不论对循环或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发生时,由于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因而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因素。此外,肥胖还将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宜采用低热能饮食,以使患者的净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的水平,而且,低热量饮食将减少身体的氧消耗,从而也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2)限制钠盐: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轻重,选用低盐、无盐、低钠饮食。

低盐:即全日供钠量应<2 000 mg(食盐含钠391 mg/g,相当于食盐5 g),忌一切咸食,烹调时可用食盐2~3 g/d,或相当于酱油10~15 mL。对于轻度心力衰竭,无水肿患者适用。

无盐: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全天主副食中含钠量<1 000 mg,对于中度心力衰竭,水肿不能消退者适用。

低钠:即除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外,应用含钠在100 mg%以下的食物,全天主副食含钠量<500 mg,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水肿和肺充血仍未控制者适用。

大量利尿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

(3)限制水分: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潴留主要继发于钠的潴留。身体内潴留7 g氯化钠的同时,必须潴留1升水,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故在采取低钠饮食时,可不必严格限制进水量。事实上,摄入液体反可促进排尿而使皮下水肿减轻。国外学者认为,在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的同时,每日摄入2 000~3 000 mL水分,则钠和水的净排出量可较每日摄入量1 500 mL时为高,但超过3 000 mL时则不能使钠和水的净排出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这种情况,加上过多的液体摄入可加重循环负担,故国内学者主张对一般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限为每日1 000~1 500 mL(夏季可为2 000~3 000 mL),但应根据病情及个体的习惯而有所不同。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故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必须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宜将液体摄入量限制为500~1 000 mL,并采用药物治疗。

(4)适当限制蛋白质: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限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 g,每天50~70 g,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减少蛋白质的供给,可给予蛋白质25~30 g,逐渐加至40~50 g,病情稳定后,每天每公斤体重0.8 g。蛋白质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限制。

(5)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供给按(300~350 g)/d,因其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少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宜选食含淀粉及多糖类食物,避免过多蔗糖及甜点心等,以预防胀气、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6)限制脂肪: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宜按(40~60 g)/d。因脂肪产热能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过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并可能包绕心脏、压迫心肌;或腹部脂肪过多使横膈上升,压迫心脏感到闷胀不适。

(7)补充维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注意富含多种维生素,如鲜嫩蔬菜、绿叶菜汁、山楂、鲜枣、草莓、香蕉、橘子等,应给予充足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保护心肌。维生素B1缺乏可招致脚气性心脏病,并诱发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衰竭。叶酸缺乏可引起心脏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8)补充矿物质。

①钾: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为钾的平衡失调。成人每日约需钾3~4 g,临床中最常遇到的为缺钾,主要发生于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额外丢失(如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肾丢失(如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出现低钾血症,引起肠麻痹、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等,这时应摄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干蘑菇、紫菜、荸荠、红枣、香菜、香椿、菠菜、苋菜、香蕉、橘子、番木瓜及符类等。如因肾功能减退,出现高钾血症时,则应选择含钾低的食物。

②钙:与心肌的收缩性密切相关。给予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每日需钙600~800 mg。高钙可引起期外收缩及室性异位收缩,低钙又可使心肌收缩性减弱,故保持钙的平衡在治疗中有积极意义。轻度患者对控制饮食中钾和钠以及停用保钾利尿剂反应良好,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宜立即采用药物治疗。

③镁:能帮助心肌细胞解除心脏的毒性物质,能帮助维持正常节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因摄入不足、利尿剂等药物导致排出过高或吸收不良,均能使镁浓度降低,如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至诱发洋地黄中毒。增加镁的摄入对治疗有利。

(9)膳食安排。

①可选用的食物因心功能不全时,肝及消化道瘀血,消化能力减弱,病人所用膳食应以半流质和软饭为主,宜选用体积小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粮谷类: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高粱等;豆制品:豆腐、豆浆等,豇豆、鲜豌豆也可吃;蔬菜类:除含钠高的芹菜、青萝卜、油菜心、空心菜、茼蒿、菠菜、卷心菜等外,其他蔬菜均可食;水果:除含安息香酸钠的罐头、果汁制品,其他均可食;猪肉、鸡肉、牛肉、淡水鱼肉中含钠量中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20 g以内;鸡蛋、鸭蛋每日或隔日可吃一个;牛奶每日不超过250 g(含钠125 mg),最好用豆浆代替牛奶;油脂类:以植物油为主;饮料:淡茶;调料:醋、糖、胡椒、葱、姜、咖喱。

②禁用食物。含钠较多的食物:食盐、苏打、发酵粉、石碱制成的馒头、饼干、面包、挂面等,有碱的馒头120 g含钠量相当于食盐约1 g;含食盐及安息香酸的罐头、肉松、香肠、火腿、腊肉、咸肉、松花蛋等;咸鱼、熏鱼及含钠高的海鱼;腐乳、豆腐干等;乳酪、奶油;各种含钠饮料(汽水、啤酒等)及调味品(酱油、番茄酱、味精、豆瓣酱):糖果(多数糖果含食盐)如葡萄干、巧克力、果仁含钠量均高;咸菜、酱菜、榨菜及部分含钠高的蔬菜。刺激性大、产气性强、含嘌呤多的食物:如浓茶、烈酒、干豆、葱、蒜、辣椒、鱼肉之浓汁等。此外,戊巴比妥钠、溴化钠、谷氨酸钠、乳酸钠、碳酸氢钠等药物中也含一定的钠,应予主意。

③烹调要求由于食盐的限制,烹调时可适当添加糖醋、无盐酱油、代盐、少钠酱等。代盐、无盐酱油含较多的钾,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发生高血钾症。

少钠酱制法:黄豆加水煮烂,不断搅拌使成粥状,冷后加面粉制成团状物,置于通风处发酵,逐渐长出绿毛,经20天左右,称重,每市斤加水1 000 mL、氯化钾75 g、氯化氨15 g,置20℃左右室温下一周后,移至日光下曝晒,时晒时搅。应用时,先用食油炒透,以增进色、香、味,此品每100 g含钠0.75 g,每日若用50 g,摄钠仅380 mg,符合心脏病人的要求。

④餐次安排应少量多餐,每日5餐,避免过饱引起胃肠道过度充盈,使膈肌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或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