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一)定义

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导致的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而得名。

(二)流行病学

该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美国约为1∶14 000,日本1∶178 400。我国自1959年起有报道,根据12个省市对20万新生儿的调查(1985),发病率约为1∶16 500。目前我国对新生儿的筛查率不足10%,使很多PKU患儿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值得庆幸的是,1994年我国颁布的《母婴保健法》中已经把该病的新生儿筛查纳入了法制轨道。

(三)分型

苯丙氨酸是儿童必需的9种必需氨基酸之一,正常小儿每日需要量为200~500 mg,1/3供机体合成蛋白,2/3转化为酪氨酸,合成甲状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在苯丙氨酸羟化过程中任何突变都有可能导致相关酶的活力下降,致使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出现紊乱。

按酶缺陷的不同可分为:

1.典型PKU

占绝大多数。

2.四氢生物蝶呤(BH4)

PKU 1%~3%,其中约半数系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D)缺陷所致。但临床症状更重,治疗也是非常困难的。

(四)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一般正常,随着体内苯丙氨酸的浓度越来越高,一般3~6个月时出现症状,1岁左右症状最为明显。

1.智力障碍

没有经过治疗的患儿在4~9个月间开始有明显的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尤其严重。约有60%属于智力重型低下(IQ低于50)。

2.神经精神症状

约1/4患儿有癫痫发作,常在出生后18个月以前出现,多见于严重智力低下者。患儿较烦躁,易激惹、哭闹、兴奋、多动、攻击性行为等。BH4缺乏型PKU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严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惊厥,智力明显下降。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3.外貌

约90%的患儿在出生后皮肤和毛发逐渐变为浅淡色,虹膜色素变浅。约有1/3患儿皮肤干燥,常有湿疹,甚至持续多年。

4.特殊气味

患儿有特殊的发霉样(鼠尿)气味,这是由于尿和汗等排出物有苯乙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