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养治疗原则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多吃粗粮、粗细搭配,少食单糖、蔗糖和甜食。限制含单糖、双糖高的食品,如甜点心、各种糖果、冰激凌、巧克力、蜂蜜等。
(二)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含大量的光化学营养物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每日摄入400~500 g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增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摄入量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绿叶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
蔬菜、水果和薯类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被人类胃肠道的酶所消化,而且有保留水分的作用,使纤维在胃肠道中所占体积增加,能量密度相对降低,总能量因而减少。纤维素还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蠕动增加,使食物在小肠中停留时间缩短,从而使能量吸收减少。有些水溶性纤维能与胆固醇结合,使胆固醇的排出量增加。纤维素还能与胆盐结合,一方面使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另一方面使胆盐的肠肝循环减弱,使体内由胆固醇合成胆汁的活动加强,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因而降低。
研究证明钾与血压升高呈负相关,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钾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水果,故冠心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膳食中钾及纤维素的摄入量。膳食中钾的摄入量应与钠相等,即钠/钾比例为1∶1。多吃蔬菜、水果或应用高钾低钠的盐可提高钾的摄入量。
(三)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缺钙可以加重高钠引起的血压升。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常吃奶类,但以脱脂奶为宜。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精氨酸等,增加大豆制品摄入量可对血脂产生有利的影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每天摄入25 g以上大豆蛋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四)适量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与煎炸食品
控制膳食中总脂肪含量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摄入充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SFA少于总能量的10%,在此范围内尤其要控制肉豆蔻酸、棕榈酸的摄入。少用氢化油脂以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反式脂肪酸少于总能量的1%。不吃肥肉,选用低/脱脂奶及其制品。膳食中总脂肪的摄入量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30%。用MUFA代替SFA可降低血浆LDL-C水平,并且不会升高甘油三酯。含MUFA丰富的食物有橄榄油、茶油及花生、核桃、榛子等坚果类食品。每周食用1~2次鱼和贝类食品。据估计,高危人群摄入海鱼40~60 g/d(或200~300 g·w)可以提供200 mgEPA和DHA,使冠心病引起的死亡率降低大约50%。在以谷类、根茎类和乳类为主的素食者膳食中,植物油、大豆和绿叶蔬菜中不含EPA、DHA,因此可提供富含合成EPA/DHA所需前体物质——α-亚麻酸的植物油和坚果等食品。PUFA占总能量的6%~10%,并能保持n-6与n-3PUFA的适宜比例,二者应分别占总能量的5%~8%、1%~2%。来自脂肪的其余部分能量由MUFA提供。
烹调菜肴时,应尽量不用猪油、黄油等含有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应尽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及蛋类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海鱼、豆类的摄入,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鸡肉,少用煎炸食品。
(五)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1.控制总能量,增加运动,防治超重和肥胖。
2.吃清淡少盐的膳食。膳食中各种来源的钠都可影响人群的血压水平,因此应当限制钠的摄入量以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目前的研究表明,钠的摄入量控制在70 mmol/d或1.7 g/d(相当于摄入氯化钠4 g/d)有助于降低血压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改变嗜成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盐、食品添加剂和味精等使用量有助于控制膳食钠摄入量,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以不超过4 g为宜。
3.限制饮酒。通常认为少量饮酒(指每日摄入酒精20~30 g,或白酒不超过50 g),尤其是葡萄酒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但不提倡将饮酒作为冠心病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