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便秘
(一)概述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个月。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77~4.59)。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中功能性疾病占57.1%。便秘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治疗总的原则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合理的膳食,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对明确病因者进行病因治疗;需长期应用通便药维持治疗者,应避免滥用泻剂;外科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对手术疗效做出客观预测。
(二)营养代谢特点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食物残渣主要是未消化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谷类。残渣中膳食纤维通过结肠时,像海绵样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容量再经结肠排出体外。因此,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会导致便秘。
(三)营养治疗原则
营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症状,供给患者充足的营养,纠正营养不良。
1.能量
患者能量供应与健康人基本一致,在104.6~146.4 kJ/(kg·d)[25~35 kcal/(kg·d)]以维持适宜体重为目标,三大产能营养素配比合理。
2.蛋白质
患者蛋白质的供应与健康人基本一致,每日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
3.脂肪
患者脂肪的供应与健康人基本一致,每日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90%~25%。可适当增加含脂多的食物,如花生、芝麻、核桃、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可起到润肠作用。
4.碳水化合物
患者碳水化合物的供应与健康人基本一致,碳水化合物产能占总能量的55%~60%。少选用含单、双糖的食物。
5.矿物质
患者矿物质的供应与健康人基本一致,需要量可参考我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Rs)中的RNIs或AIs来确定。患者宜摄入足量地来源于天然食物的矿物质。
6.维生素
患者维生素的需要量可参考我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Rs)中的RNIs或AIs来确定。患者宜摄入足量地来源于天然食物的维生素。
7.水
患者应增加水的摄入量,应保证每日饮水在1 500 mL以上。患者要减少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等);患者应禁酒。
8.膳食纤维
便秘者需要足量的膳食纤维维持大便的体积和肠道传输功能。增加膳食纤维,可提高粪便的含水量、促进肠内有益细菌的增殖,增加粪便的体积,加快肠道的传输,使排便次数增加。必要时可通过膳食纤维制剂补充,膳食纤维制剂包括麦麸、甲基纤维素等。但应注意大剂量膳食纤维制剂可导致腹胀,可疑肠梗阻者禁用。患者膳食纤维要保证在每日25~35 g以上。
(四)营养实施
不同的便秘特点,给予不同饮食:
1.对于老年体弱、多次妊娠、营养不良、肥胖以及运动过少导致的无张力便秘,因大肠肌肉失去原有敏感性或紧张力,致使推动粪便的蠕动缓慢,使粪便蓄积。此类患者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的量,可以粗糙食物代替精细食物,多吃蔬菜及带皮水果。饮食中可加些琼脂,利用其吸水性,使肠内容物膨胀而增量,促进肠蠕动。
2.对于胃肠道疾病或某种神经失调、使用泻药过久导致痉挛性便秘,因肠道神经末梢刺激过度,使肠壁肌肉过度紧张或痉挛收缩。此类患者饮食应采用少渣饮食,给予质软、光滑、低纤维饮食,可减轻肠道刺激。可选食蛋类、馒头、蛋糕、嫩肉、鱼、牛奶、奶油等。禁食蔬菜及膳食纤维多的水果。
3.因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或因肿瘤压迫肠道而引起肠道不全或完全梗阻导致的阻塞性便秘。关键在于去除病因;不全性梗阻者可给予清淡流质。
(五)出院指导
1.多吃含膳食纤维的粮食及蔬菜水果。
2.多活动,体力可行的便秘者还可增加耐力运动,因为通过运动使排便肌群得到锻炼。
3.建立良好的排便行为,即定时排便的习惯。
4.减少或避免服用会引起便秘的药物,如镇痛剂、抗抑郁药物、抗高血压的钙通道阻滞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