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慢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见,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而增高。胃镜检出率80%~90%,男性高于女性。按病理变化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一)病理变化

黏膜表浅层的炎性细胞浸润,使胃腺部分破坏或萎缩,轻型黏膜充血水肿,胃酸分泌增多,一般不发生糜烂。加重时,黏膜和胃腺萎缩,变薄,胃液分泌减少,进而腺体化生、增生,以致恶性变。其病变进展过程主要在胃窦部,逐渐波及胃体,甚至向十二指肠发展。

(二)常见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胆汁反流。

3.长期吸烟刺激,有长期饮用浓咖啡、浓茶的习惯。

4.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

5.自身免疫反应。

(三)主要临床表现

1.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平时无特殊症状,可表现为餐后上腹部不适或腹胀,有时消化不良,伴轻度恶心、反酸、嗳气。

2.无规律的上腹部隐痛。

3.萎缩性胃炎可厌食、食欲差,慢性进行性消瘦,贫血,舌萎缩等。

4.症状轻重与疾病严重程度似无联系。

(四)营养治疗要点

1.去除病因彻底治疗急性胃炎,戒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的食物和药物。积极治疗口腔、鼻腔、咽喉部的慢性炎症等。

2.现对长期采用“温和膳食”表示怀疑,应根据病情注意个体适应,症状消失即可用正常饮食,但要避免一些患者感到不适的食物。

3.摄取平衡膳食,蛋白质、维生素及铁等微量元素应充足。

4.浅表性胃炎

(1)发作期:

①少食多餐。

②给予少渣半流或软食:禁用粗纤维的,坚硬的,多肌腱的及油煎炸食物。

③减少胃酸分泌:脂肪占总能量在20%~25%。应减少食盐用量。避免饮用肉汤、甜饮料、甜点和刺激性成酸食物。可适量增加发酵加碱的食品。

(2)缓解期:

①一日三餐。

②根据自身情况进食平衡饮食。

③根据胃酸分泌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避免成酸食品。

5.萎缩性胃炎

(1)按平衡膳食原则配制饮食:能量供给按126~146 kJ/(kg·d),30~35 kcal/(kg·d),蛋白质1~1.5 g/(kg·d),脂肪占总能量25%。

(2)食欲不振者,注意少食多餐。

(3)刺激胃酸分泌:饮用适量去油肉汤、鸡汤,可适当增加糖醋类成酸食品。

(4)注意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

①对于体重不足者,应设法提高热量和蛋白质的供给,以达到增重目的。

②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预防缺铁性贫血。

③重视可能出现的维生素B12缺乏:定期检查血常规,一旦出现大细胞贫血趋势,应及时肌注维生素B12纠正。

(五)营养护理要点

1.帮助患者寻找可能的病因,并去除。

2.提醒患者进行胃镜确诊分型,以便营养治疗。一般浅表性胃炎应限制成酸性食品,萎缩性胃炎恰与之相反。

3.叮嘱患者发作期采取温和饮食,以利恢复。

4.叮嘱患者缓解期采取平衡饮食,注意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