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泻
(一)概述
腹泻是指患者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增加且含有黏液脓血。腹泻可分为四类。高渗性腹泻的特点是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停止,粪中可含有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吸收障碍性腹泻的特点是禁食可减轻腹泻,粪的渗透压由未吸收的电解质或其他物质组成;分泌性腹泻的特点是肠黏膜组织基本正常,肠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粪呈水样,无脓血或脂肪,禁食不减轻腹泻,也不加重腹泻;运动性腹泻的特点是粪便呈水样,无渗出物,腹泻伴肠鸣音亢进和腹痛。急性腹泻病因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饮食不当、食物中毒、食物过敏等有关。慢性腹泻病因复杂,如慢性炎症性肠病、肠结核、乳糖酶缺乏及慢性胰腺炎等。
(二)营养代谢特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分和矿物质均需经肠道吸收,以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腹泻可影响上述物质的吸收,急、慢性腹泻可并发脱水、酸中毒、严重营养缺乏、水与电解质失衡等。
(三)营养治疗原则
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减少肠道刺激,缓解症状促进康复;供给充足的营养,防止营养不良发生。
1.能量
患者能量和正常人相比能量需求有所增加。能量摄入在125.5~167.4 kJ/(kg·d)[30~40 kcal/(kg·d)],三大产能营养素配比合理。
2.蛋白质
慢性腹泻患者的蛋白质需求是增加的,可参考IBD建议量。急性腹泻患者的蛋白质与健康人基本一致,蛋白质每日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
3.脂肪
慢性腹泻患者的脂肪需求可参考IBD建议量。急性腹泻患者要控制脂肪的量,采用低脂或无脂饮食。膳食脂肪可采用中链脂肪。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腹泻患者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产能占总能量的55%~65%。
5.矿物质
矿物质的供应与健康人基本一致,需要量可高于我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Rs)中的RNIs或AIs。患者宜摄入足量地来源于天然食物的矿物质。
6.维生素
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和促进溃疡的愈合。患者维生素的需要量可高于我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Rs)中的RNIs或AIs。患者宜摄入足量的来源于天然食物的维生素,
7.水
患者水的需要量要考虑腹泻中排出粪便液体增加量,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患者不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等);患者应禁酒。
8.膳食纤维
急性期患者要控制膳食纤维摄入。恢复期患者应逐步增加摄入膳食纤维。
(四)营养实施
1.急性腹泻患者为了使肠道休息,水泻期应禁食,通过输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病情缓解后,逐步给予清流质如米汤、藕粉等,半流,软食,普食。急性腹泻饮食应忌糖、牛奶。
2.慢性腹泻患者有营养支持适应证应及时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可参考IBD。饮食应逐步采用清流食-流食厚流-无渣半流-软食普食。
3.腹泻患者禁食坚硬食物如火腿、香肠、腌肉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芥末、咖啡等。
(五)出院指导
1.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2.患者应养成进食平衡膳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进食细嚼慢咽。
3.食物宜用精米、精面粉、鸡蛋、瘦猪肉、牛肉、猪肚、鱼虾等。禁食刺激性食品,忌食硬果类及高纤维的蔬菜、水果。
4.烹调以煮、烩、蒸、汆为主,不用油炸或浓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