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第一节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临床上,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再加上术前和术后的禁食、手术创伤应激及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进一步加重了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可增加手术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理论上,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可纠正营养不良,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营养不良程度,帮助营养不良的患者安全渡过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保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的营养需求,维持机体有效的代谢和机体组织、器官功能。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无论在适应证、临床实施及疗效评价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作用、适应证、时机和实施。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营养支持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尽管营养支持的理论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外科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还是居高不下。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外科住院患者中有30%~50%存在营养不良,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种类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此外,手术创伤、术前和术后的禁食可加重营养不良时的代谢紊乱,导致机体瘦组织群消耗和负氮平衡,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在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前首要的工作是要采用适合的方法和工具,对手术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发现营养不良患者及营养不良的程度,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