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输注
(一)输液泵
连续经泵滴注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通过输液泵调节营养液输注速率,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每日输注任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输液泵可分为以下两种。
1.单纯机械输注泵
工作原理为通过滚轮环形旋转挤压喂养管,使营养液按滚轮旋转方向流出。国产机械输注泵为定容性、滚轮挤压式输液泵。进口机械输注泵多为螺旋蠕动式导管挤压泵。单纯机械输注泵无故障识别报警系统,需医护人员经常巡视。因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
2.微电脑输注泵
这是一种新型的肠内营养输注泵,为微电脑控制的导管挤压式定容输注泵,其输液精度及调速范围较以往产品显著提高,并具有工作状态自动显示、故障识别报警系统和输液记忆功能,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
(二)营养液输注
(1)输注管道和膳食容器应每日更换1次。
(2)营养液输注的实施:正常情况下肠内营养输注以连续滴注为佳,这样营养素吸收佳,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营养效果好。在肠内营养刚开始数日(1~3 d),应该让胃肠道有一个逐步适应、耐受肠内营养液过程。开始时采用低浓度、低剂量、低速度,随后再逐渐增加营养液浓度、滴注速率以及投给剂量。一般第1日用1/4总需要量,营养液浓度可稀释1倍,如患者能耐受,第2日可增加至1/2总需要量,第3、4日增加至全量。
(3)输注速率的控制:开始输注时速率宜慢,速率一般为25~50 mL/h,以后每12~24 h增加25 mL/h,最大速率为125~150 mL/h,严格控制输注速率十分重要。对于采用重力法连续输注的患者,可靠螺旋夹变换输注速率,但滴注速率往往不均匀。如采用经泵连续输注则可准确控制输注速率。此外,输注时应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如患者不能耐受,宜及时减慢输注速率或停止输液。
(4)营养液温度控制:输人体内的营养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过凉易引起胃肠道并发症。对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使过凉的营养液复温,一种采用电热加温器,另一种简易的方法是暖水瓶加温法。
(三)肠内营养输注的管理
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进行妥善管理,以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1.正确估算患者的营养需要量,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设备、喂养途径及投给方式。
2.对老人、儿童和体弱患者,滴注时要注意胃肠道是否通畅,是否有胃潴留,以免引起食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
3.胃内喂养应采取坐位、半坐位或床头抬高30°的仰卧位以防反流,输注结束后应维持此体位30 min。
4.连续输注患者在输注期间每隔6~8 h应冲洗喂养管,每次管饲结束后,均需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同时用手指轻揉管壁,以便彻底清洗保持管道通畅。间歇性重力滴注患者,则在每次输注结束后冲洗管道。
5.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观测皮肤弹性,口渴情况,脉搏、血压等症状及体征,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营养液的温度要适宜,过冷或过热均会引起患者不适,以接近体温为宜(37℃)。
7.营养液浓度应从低浓度逐渐增至所需浓度,防止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出现。
8.注意营养液的输注速率,滴入营养液速率应逐渐增加,使消化道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9.配制营养液时要保证卫生,输注前应检查营养液是否变质。配好的营养液应放在4℃冰箱中保存,保存期不超过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