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五、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一)药品分类管理及其意义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作相应的管理规定。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可以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及使用方便。分类管理的意义在于保证用药安全,推动医保制度的改革,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与国际接轨。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并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一种管理的界定,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我国《处方与非处方分类管理方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处方药(Rx)与非处方药(OTC)的概念

1.处方药(Rx)

处方药(Rx)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刚上市的新药,需要进一步观察其药理活性及不良反应;能够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如吗啡类的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等;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抗癌药等;必须由医生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某些疾病,需医生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等。

2.非处方药(OTC)

非处方药(OTC)是不需要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国外又称为“over the counter(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简称OTC。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OTC标志,药品标签及说明书要符合规定,用语科学易懂、详细准确。非处方药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主要包括解热镇痛药、镇咳药、抗感冒药、消化系统药、皮肤病用药、滋补药、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添加剂,多以口服、外用、吸入等剂型为主。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OTC标志红底白字是甲类,绿底白字是乙类。甲、乙两类非处方药虽然都可以在药店销售,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除了可以在药店出售外,还可以在经批准的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为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应用方便。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