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生素D
维生素D是抗佝偻病维生素的总称。目前已知的至少有10种,它们都属于固醇衍生物。其中重要的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分别为D2和D3。
在植物油与酵母中含有不被人体吸收的麦角固醇,经日光与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人体所利用的维生素D2,人体皮肤下面所含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多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肝、奶、蛋黄及鱼肝油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3。
20世纪80年代,人们通过研究维生素D2、D3的体内代谢,发现它们必须在体内进行一系列的代谢转化,才能成为具有活性的物质。进一步开发出骨化三醇、阿尔法骨化醇,具有作用迅速的特点,更适合于老年人补钙。
维生素D2 Vitamin D2
维生素D2又名骨化醇、麦角固醇。本品在紫外线照射或露置在日光下储存均可生成超固醇和速固醇,储存时应避光。本品与滑石粉和磷酸氢钙接触可发生异构化,生成异骨化醇和速固醇。
【剂型及规格】 维生素D2注射剂:5 mg(1 mL);10 mg(2 mL)。维生素D2胶丸:每粒0.125 mg;0.25 mg。
维生素D3 Vitamin D3
维生素D3又名胆骨化醇。本品其稳定性强于维生素D2,但与空气和光仍可变质,宜遮光、充氮保存。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维生素D3在体内并无生理活性,必须先在肝中经25-羟化酶作用生成25羟基维生素D3,经血液转运至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经1α-羟化酶再进一步羟化,形成1α,25-(OH)2-D3才具有生理活性。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维生素D2、D3的代谢途径相同,在人体中具有相似的生理活性。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具有协同作用,维持体内血钙、血磷的平衡。
临床上主要用于佝偻病的防治、骨软化症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还用于因免疫反应异常导致的疾病如银屑病的治疗。
【不良反应】 长期过量服用出现高血钙,可引起肾损害、钙沉着,出现多尿、多饮、夜尿、恶心、呕吐、低热、骨与关节痛等。一般成人5万~15万IU/d,儿童2万~5万IU/d,长期连续使用可发生中毒。
【剂型及规格】 维生素D3注射液:5 mg(1 mL);10 mg(1 mL)。维生素D3注射液:3.75 mg(0.5 mL);7.5 mg(1 mL);15 mg(1 mL)。
课堂活动
1.讨论分析肾脏1α-羟化酶丧失的老年人不能补充维生素D2或D3治疗骨质疏松的原因,选用何种药物疗效好?
2.为了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医生和护士建议家长应带婴幼儿经常到户外多晒太阳,讨论分析一下这样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