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二氮类

二、苯二氮

苯二氮类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

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巴比妥类药物少,现已成为镇静、催眠、抗焦虑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地西泮(diazepam)、奥沙西泮(oxazepam)、替马西泮(temazepam)、硝西泮(nitrazepam)、氟西泮(flurazepam)等。

在苯二氮环1,2位骈合三唑环,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与受体的亲和力,从而使其药物活性明显增加,如艾司唑仑(estazolam)、阿普唑仑(alprazolam)和三唑仑(triazolam)等,成为临床常用的有效的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

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强中枢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神经的功能而实现。

地西泮Diazepam

【化学性质】 本品显弱碱性,可溶于盐酸等强酸。遇酸或碱、受热易水解。口服药物后,在胃酸的作用下开环,进入碱性肠道又重新环合成原药。

【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 又名安定。①抗焦虑作用:小剂量地西泮可使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及失眠等症状得到改善;②催眠作用:较大剂量时,地西泮可产生镇静及催眠作用;③抗惊厥、抗癫痫作用;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这种肌肉松弛作用可加强全身麻醉药的肌肉松弛效果。临床用于治疗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尤对焦虑性失眠疗效极佳。静脉注射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用于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和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惊厥。

知识链接

焦虑与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情绪,可见于多种精神、神经疾患,也可见于正常人。而焦虑症则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以突如其来的和反复出现的莫名恐慌和忧郁不安等为特征,一般伴有心悸、出汗、震颤、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并辅以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为头晕、乏力和瞌睡。大剂量可致共济失调(初期: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步履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反应迟钝;中期:影像重叠;晚期:失去意识、昏睡不醒)和言语不清,重者昏迷或呼吸抑制。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久用突然停药可引起戒断症状(戒断综合征:烟、酒、毒等瘾癖症候群,症状: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危及生命。若再次给药,症状立即消失。有强迫性觅药行为即不择手段获得药品)。

案例分析

患者,男,因长期失眠,一直选择服用地西泮助眠,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使用剂量越来越大,请问患者服用的地西泮为何逐渐失去作用?

分析:

患者长期持续服用镇静催眠药,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建议镇静催眠药应在必要时服用,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剂型及规格】 片剂:每片2.5 mg;5.0 mg。针剂:每支10 mg(2 mL)。

其他常用的苯二氮类药物见表2-1。

表2-1 其他常用的苯二氮类药物

苯二氮类药物与乙醇或其他中枢抑制药如抗抑郁药、镇痛药、H1受体阻断药、全身麻醉药合用,可使中枢抑制作用增强,以防出现嗜睡、昏睡及呼吸抑制甚至死亡;与易成瘾的药物合用,成瘾的危险性增加;与MAOIs和TCAs合用时,可相互增效;与钙通道阻滞药或利尿降压药合用时,可增强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