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抗胆碱酯酶药
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抑制药)能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从而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产生拟胆碱作用。根据它们与胆碱酯酶结合的不同,可分为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对骨骼肌有强大的兴奋作用,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使心脏抑制,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使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收缩,用于术后腹胀和尿潴留。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肌肉震颤、心动过缓等。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患者禁用,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
【剂型及规格】 片剂:每片15 mg。注射剂:每支0.5 mg(1 mL);1 mg(2 mL)。
胆碱酯酶抑制药可减慢脂类局麻药及琥珀胆碱的代谢灭活,导致后两者出现毒性反应;氨基苷类抗生素、多黏菌素、利多卡因等药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使骨骼肌张力减弱,导致胆碱酯酶抑制药作用降低,临床应避免上述药物合用。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有机磷酸酯类及其解毒剂
有机磷酸酯类通过共价键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结合,形成的复合物难以水解,而使酶的活性不能恢复,称为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对人畜有剧毒,无临床应用价值,常作为农业杀虫剂,包括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甲胺磷、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甲拌磷(3911)、马拉硫磷等。有些则用作战争毒气,如VX、沙林、塔崩、梭曼等。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表现:①M样症状,瞳孔缩小、流涎、出汗、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缓等;②N样症状,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肌肉震颤等;③中枢症状,先兴奋后抑制,烦躁不安、谵妄、幻觉、昏迷、呼吸抑制等,严重者导致死亡。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救原则包括:①迅速清除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吸氧、利尿、输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洗胃液可用清水、生理盐水、肥皂水、碳酸氢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但硫磷(1605)中毒时不宜选用高锰酸钾洗胃,可被氧化成毒性更高的对氧磷;敌百虫中毒时不宜选用碳酸氢钠洗胃,可形成毒性更高的敌敌畏。导泻可用甘露醇、硫酸钾等。②尽快使用解毒药物,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特效解药有两类:一类是胆碱酯酶复活药,如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另一类是M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等(见本章第三节)。
课堂活动
患者,男,服用敌敌畏约100 mL后急诊入院。入院检查:患者全身大汗,流涎,呕吐,尿失禁,瞳孔约2.5 mm,血压90/50 mmHg,心率100次/min,全身肌肉颤动,意识不清,呼吸浅慢。临床诊断为急性有机磷中毒。
提问:1.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什么?为何出现上述症状?
2.阿托品和氯磷定解救的药物机制是什么?
氯解磷定(pralidoxime chloride)作用较碘解磷定强,水溶性高,溶液稳定,既可静脉注射,也可肌内注射,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少,有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注射速度过快可出现眩晕、视力模糊、动作不协调等。剂量过大可抑制胆碱酶,引起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甚至导致呼吸抑制。
点滴积累
1.拟胆碱药分为胆碱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和抗胆碱酯酶药(代表药物新斯的明)。
2.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抑制胆碱酶,解救药物有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氯磷定,治疗时应早用、反复用、联合用,应用时应防止过量而造成对胆碱酯酶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