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又称为强安定药,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对其他精神失常也有一定的疗效。该药物多为多巴胺受体阻断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在不影响意识的条件下控制兴奋、躁动、焦虑不安,消除幻想,产生安定作用。
氯丙嗪是第一种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吩噻嗪类,代表药物是氯丙嗪(chlorpromazine);噻吨类,代表药物是氯普噻吨(chlorprpthixene);苯二氮类,代表药物是氯氮平(clozapine);丁酰苯类,代表药物是氟哌啶醇(haloperidol);以及其他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又名冬眠灵。①安定作用,对精神病患者能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症状。连续用药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消除幻觉、妄想,减轻思维障碍,恢复理智。②镇吐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呕吐的治疗,但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③降温作用,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失灵。可使恒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有所升降。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较大剂量可使患者体温降低至正常以下(34℃或更低)、基础代谢降低、器官活动减少、耗氧量降低,称为人工冬眠,用于严重创伤或感染、高热惊厥、中暑、破伤风、甲状腺危象等。④氯丙嗪明显阻断α受体,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也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直接扩张血管,对心脏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致外周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氯丙嗪对M胆碱受体有较弱的阻断作用。
【不良反应】
(1)锥体外系反应:①帕金森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等;②急性肌张力障碍,以肌肉痉挛为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颈部肌肉,出现强迫张口、伸舌、斜颈等头颈怪异动作;③静坐不能,表现为坐立不安、反复徘徊;④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节律的或不规则、不自主的刻板运动,特别以口、舌、面部不自主运动最常见。
(2)自主神经与内分泌方面:可致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眼压升高、体位性低血压等。长期服用可致乳房增大、停经、泌乳及不孕症等。
(3)过敏反应:常见皮疹、接触性皮炎及光敏性皮炎,也有剥脱性皮炎发生。
(4)氯丙嗪可诱发癫痫发作,禁用于癫痫病史者。
【剂型及规格】 片剂:每片5 mg;12.5 mg;25mg;50 mg。注射液:每支10 mg(1 mL);25 mg(1 mL);50 mg(2 mL)。
其他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见表2-5。
表2-5 其他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可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的血药浓度,诱发癫痫,加剧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并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锂盐可明显降低氯丙嗪和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并增加氯氮平等发生药源性恶性综合征的危险。锂盐与氟奋乃静,硫利达嗪等合并用药时可能增加锥体外系反应。
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特点、药物作用特点、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个体因素、经济因素等来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①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选择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三氟拉嗪等;②以淡漠退缩、主动性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首选氯氮平等;③以兴奋、激越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选用有镇静作用的如氟哌啶醇,氯丙嗪肌内注射或口服合并苯二氮类药物注射;④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宜选用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或舒必利、硫利达嗪,若单用抗精神病药物不能完全改善抑郁症状时可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物;⑤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在药物选择上可参考既往用药史,首选既往治疗反应最好的药物和有效剂量,也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若治疗有效则继续治疗,若治疗无效则可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知识链接
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1.药物管理(避免藏药):药物一定要他人保管,不能交给发作期间或无自知力的患者,须按时按量给患者服药。应警惕患者将药藏于舌下、两颊、手指缝等地方,还应警惕患者将每次药量藏起来集中一次服用,以免发生意外。
2.遵医嘱服药(避免赠药、减药、断药):正确掌握用药剂量与疗程,不能随意增减或不规则用药及擅自停药。很多患者症状控制出院后往往服药一段时间就自行停药,其结果是导致疾病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往往没有自知力,一旦停药便不肯再重新服用,且病情越重越不肯服用,而精神分裂症发作多一次,残留症状的可能性就大一点。
3.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拒药):有些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不愿服药,这一点有必要予以解释。服药后仅有较轻微的不良反应,不需治疗处理,如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服药剂量,经药物治疗会好转。在恢复期维持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同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