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纹状体内缺乏多巴胺(DA)所致,其主要病变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通路。若黑质体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下降,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不足,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就可出现帕金森病症状。临床上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药物通过纠正这种不平衡状态而达到治疗目的。
知识链接
帕金森病
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全球400万患者中有170万人在中国,帕金森病已成中老年人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三杀手”。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士·帕金森博士,当时不知道该病应该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后来人们对该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除了震颤外,还有肌肉僵直、写字越写越小等其他症状,但是四肢肌肉力量并没有受损,称震颤麻痹并不合适,故将该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本类药物可分为两大类:①多巴胺拟似药,主要作用在于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包括左旋多巴(levodopa)、卡比多巴(carbidopa)、溴隐亭(bromocriptine)等;②中枢抗胆碱药,可通过阻断中枢M胆碱受体,减弱纹状体内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使纹状体内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失平衡状态得到纠正,如苯海索(benzhexol)、丙环定(prlcyclidine)等。常用的帕金森病药物见表2-4。
表2-4 常用的帕金森病药物
左旋多巴与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等合用,后者具有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干扰左旋多巴的拟多巴胺作用。左旋多巴与维生素B6合用,维生素B6作为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可以增加左旋多巴的外周代谢,导致进入脑内的左旋多巴减少。
应综合考虑病变累及的神经元、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药物作用特点、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个体因素、经济因素等来选择合适的药物。①对病变累及多巴胺能神经元而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等症状的患者,药物治疗可选择中枢拟多巴胺药。对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或运动不能、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调节障碍等症状的患者,尤其在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后症状出现或加重者,可直接选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普通剂或缓释剂。②病变累及非多巴胺能神经元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痉挛、不安腿综合征、嗅觉障碍等症状或表现为多汗、流涎等自主神经症状的患者,药物治疗可选择中枢抗胆碱药。③对帕金森病伴有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幻觉、淡漠、睡眠紊乱等精神症状的患者,药物治疗时可加入抗组胺药或酌情加入抗精神病药。
点滴积累
1.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分为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多巴胺拟似药和阻断中枢M胆碱受体使纹状体内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失平衡状态得到纠正的中枢抗胆碱药两大类。
2.应综合考虑病变累及的神经元、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个体因素、经济因素等来选择合适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