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维生素

第十一章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学物,主要参与集体能量转移和物质代谢调节,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基和辅酶的一部分。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一般情况下,人体需要通过摄取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或维生素原(维生物原是指在体内代谢或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微生物的有机物,即维生素前体)来满足人体的需要,并在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一般不会产生维生素缺乏,但在营养不良、患有某些疾病、服用某些药物或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哺乳期)等情况下,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大,导致维生素缺乏,应予及时补充,否则将产生维生素缺乏的疾病,如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维生素为人体每天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其需求量有一定的范围,过量服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产生中毒,应合理使用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一般具有外源性、特异性、微量性和调节性等特点。

知识链接

维生素的发现

中国早在公元前2600年就有关于谷皮煎汤防治脚气病的记载。1747年,苏格兰医生林德发现柠檬能治维生素C缺乏症。1912年,波兰科学家丰克从米糠中分离得到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这种物质被丰克称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vitamin(维他命),也称维生素。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目前发现的维生素有60多种,其化学结构各异,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13种被世界公认,国际上通常按其溶解性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临床常用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和K等,常用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叶酸、烟酸、烟酰胺维生素H和维生素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