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2025年08月10日
一、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是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前者受心脏功能、静脉回心血量和血容量的影响,后者受小动脉张力的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调节着上述两种因素。抑制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的药物都可以产生降压作用。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将抗压药物分成以下几类:
(1)利尿药(Diuretic):氢氯噻嗪等。
(2)交感神经抑制药:①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莫索尼定等;②神经节阻断药:樟磺咪芬、美卡拉明等;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哌唑嗪、拉贝洛尔等。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药:①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抑制药:卡托普利等;②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等;③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瑞米吉仑等。
(4)钙通道阻滞药(CCB):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5)血管扩张药:①血管平滑肌松弛药:肼屈嗪等;②钾通道阻滞药:米诺地尔等。
上述药物中,利尿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CE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是国际高血压学会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其他降压药较少单独使用,但现在复方制剂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