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概述

一、抗病毒药物概述

病毒性感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临床传染性疾病约75%由病毒引起,某些病毒感染的致死率或致残率很高,并发症严重。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 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其中使人类致病的病毒有1 200多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新发现重要的人类传染性病毒有人获得性免疫病毒(HIV)、SARS冠状病毒、人疱疹8型病毒(HHV-8)、埃博拉(Ebola)病毒、肺和肾综合出血热辛诺伯(Sin Nombre)病毒、南美出血热Sabia病毒和Guanarito病毒、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等。

病毒是病原性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在细胞内繁殖,其核心是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外壳是蛋白质,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在病毒基因提供的遗传信息调控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然后在胞浆内包装配为成熟的感染性病毒体,以各种方式自细胞释出而感染其他细胞。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时整合于细胞内,不易消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

按化学结构的不同,抗病毒药物包括三环胺类、核苷类和其他类。本节只介绍常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知识链接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9年发现碘苷对某些DNA病毒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其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而被禁止全身使用,目前只局部应用治疗疱疹性角膜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第一个安全有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问世,干扰病毒因子DNA合成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开始了。20世纪90年代初,艾滋病在全球传播,促进了抗反转录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如齐多夫定等的研制,极大地推动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