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激素及甾体避孕药

二、孕激素及甾体避孕药

孕激素是由黄体分泌的激素,又称黄体激素。天然孕激素是黄体酮,体内含量极少。临床多用其人工合成品。孕激素按化学结构分为两类:

(1)17α-羟孕酮类属于孕甾烷的衍生物,其结构特征为4-烯-3-酮、17位有甲酮基。

(2)19-去甲基睾酮类在睾酮17α-为引入乙炔基得到炔孕酮(ethisterone),无雄激素活性而具有孕激素活性。如去掉19位角甲基,得到活性更强的炔诺酮(norethisterone)。

孕激素在月经后期促进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为分泌期,有利于孕卵的着床和胚胎发育,并抑制子宫收缩;在妊娠后期促使乳腺腺泡发育,为哺乳作准备。一定剂量的孕激素可抑制卵巢排卵过程,这是其单独或与雌激素合用于避孕的主要机制,也可与雌激素合用于绝经期后的替代治疗,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等。子宫内膜腺癌、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也可选用。

甾体避孕药是最主要的女用避孕药,一般是孕激素和雌激素联合使用。其作用机制包括:①通过性激素负反馈调剂机制抑制排卵;②改变宫颈黏液性质,阻止精子进入宫腔;③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转化,不利于受精卵着床;④影响输卵管正常收缩,使受精卵不能按时正常到达子宫。

甾体避孕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但一般可以耐受,主要有:①类早孕反应;②突破性出血;③长期使用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④凝血功能加强;⑤抑制乳汁分泌等。有急、慢性肝病,肾炎,糖尿病、心脏病、严重高血压者慎用。

黄体酮Progesterone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品具有孕激素的一般作用。临床用于习惯性流产、痛经、功能性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血过多和血崩症。此外,黄体酮可以与雌激素药物合用抑制排卵,发挥避孕作用。

【不良反应】 头晕、恶心及乳房胀痛等。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并易诱发阴道真菌感染。肝病患者不能口服。

【剂型及规格】 注射液:每支10 mg(1 mL);20 mg(1 mL)。

炔诺酮Norethisterone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品能抑制排卵,常与炔雌醇合用为口服避孕药。单独应用较大剂量(5 mg)可作为速效避孕药(也称探亲避孕药)。此外,还可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过度、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和不育症等。

案例分析

患者,女,婚后采用每日1次(睡前)口服短效避孕药的方法避孕,因漏服1次药物,向药师咨询如何处理。药师建议如果漏服在24 h内,补服即可;如果超过24 h,可口服炔诺酮片,每天1片,连服14 d,停药3~5 d出现月经后,重新按规定口服短效避孕药。

分析:

口服短效避孕药主要影响排卵功能,必须按照月经周期给药,应在月经第5天开始,不间断服用22 d,停药2~4 d出现撤退性出血,为人工月经周期,一般漏服24 h以内补服仍可达到避孕目的。而炔诺酮等事后避孕药主要影响孕卵着床,不受月经期影响,可以作为事后紧急使用,也可以用作夫妻探亲期间的避孕药物。

【不良反应】 恶心、头晕、困倦和无力等;个别有下腹痛、面部水肿、胸闷、失眠和食欲亢进等。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剂型及规格】 片剂:每片0.625 mg;0.25 mg。滴丸:每丸3 mg。

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左炔诺孕酮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而抑制排卵,并能使宫颈黏液变稠、子宫内膜萎缩不利于孕卵着床。临床作为速效、短效避孕药。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患急、慢性肝,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肿瘤,严重的静脉曲张,有血栓疾病史者以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剂型及规格】 片剂:每片0.75 mg;1.5 mg。

其他孕激素及甾体避孕药见表10-2。

表10-2 其他孕激素及甾体避孕药

知识链接

女性避孕药的合理使用

1.用药前应做妇科检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严格按剂量和时间服药,宜进餐时或睡前服用,减少胃肠道反应。观察有无水肿、黄疸、阴道不规则出血;肝功能不全、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和宫颈癌患者禁用。

2.服用初期可出现类早孕反应,2~3个月后减轻或消失,同服维生素B6、维生素C、山莨菪碱等可缓解症状。长期服用时,不可骤然停药,需逐渐减量,避免出现撤药性子宫出血。

3.发生漏服可采用事后避孕药或抗早孕药物等补救,待经期后,重新按周期用药。准备生育妇女应停药1年以上方可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