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指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球状带分别分泌的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皮质酮等)和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本类药物属甾烷类化合物。

盐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保钠排钾、水钠潴留,以调节水盐代谢,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临床主要采用补充疗法,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糖的代谢过程,对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也有调节作用,对电解质平衡影响较小。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具有十分广泛的作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化学、生物、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的炎症。对炎症病理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明显的非特异性抑制作用;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在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2.抗毒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对抗和缓解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反应,但对细菌内毒素无直接中和作用,也不能对抗细菌外毒素的损害。早期应用可迅速改善毒血症状,如退热、增加食欲等,而且能减少机体组织细胞的受损,保护机体度过危险期。

3.免疫抑制作用

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包括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以及引起暂时性淋巴细胞减少。可以治疗急性原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迟发性过敏反应,还可以抑制异体组织脏器移植的排斥反应。

4.抗休克作用

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广泛用于抢救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其作用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提高心脏收缩力;②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环,缓解休克状态;③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的形成;④提高机体对细菌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5.其他作用

①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促使中性白细胞数增多,但却降低其游走、吞噬、消化及糖酵解等功能,减弱对炎症区的浸润与吞噬活动。②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出现欣快、激动、失眠等,偶可诱发神经失常。大剂量对儿童能致惊厥。③糖皮质激素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提高食欲,促进消化;大剂量应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二)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用途

1.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包括肾上腺危象及艾迪生病)、脑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2.急性严重感染和炎症

在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前提下,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伴休克者,一般感染不用。利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增强机体对应急的耐受力等作用,迅速缓解症状,使机体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减弱防御功能,从而有促进病毒扩散的危险。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防止或减轻脑膜、胸膜、心包、腹膜、关节以及眼部等重要组织器官炎症损害;炎症后期可抑制粘连、阻塞、改善瘢痕过度形成造成的功能障碍。

3.休克的抢救治疗

感染中毒性休克时,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下,可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见效后即停药;对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为次选药,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对心源性休克,须结合病因治疗;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在补液、补电解质或输血后效果不佳者,可合用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4.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肾病综合征、风湿病、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贫血等,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久用易产生副作用,多采用综合疗法。与其他免疫剂合用用于治疗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也用于其他抗过敏药物无效的过敏性疾病。吸入应用于支气管哮喘。

案例分析

患者,男,25岁,3天前因工作接触花粉出现全身皮肤风团,剧痒,经诊断为荨麻疹,前期采用阿司咪唑、维生素C等治疗,并配伍清热解毒中成药,未见好转。转院后,医生为其增开3日量泼尼松,每次口服10 mg,1日3次,给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分析:

阿司咪唑是抗组胺药H1受体阻断药,可用于荨麻疹的治疗,但本患者病情较重,单用效果不好。配伍抗过敏作用强的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是合理的治疗方案。

5.血液病

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等。停药后易复发。

6.局部使用

利用其抗炎作用广泛治疗某些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

(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影响糖、脂肪、蛋白质、水盐代谢,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停药后一般可恢复。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2)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综合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突然停药,可使原治疗的疾病或控制的症状出现反跳现象或停药症状等,应采取缓慢停药,并提前注射促皮质素等措施。

(3)诱发、加重感染。抗免疫作用,可使体内潜在微生物感染病灶扩散,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必须给予有效、足够、敏感的抗菌药物。

(4)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胃酸分泌,抑制蛋白质合成,减弱黏膜对酸的屏障作用,必要时配伍抗溃疡药物。

(5)其他反应。偶可引起胎儿畸形,一般妊娠前3个月不可使用;妊娠后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胎儿肾上腺皮质萎缩,出生后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个别患者有精神或行为的改变,可能诱发精神病或癫痫。

抗菌药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活动性结核病,骨质疏松症,库欣病,妊娠早期,骨折或创伤修复期,心或肾功能不全,有精神病史者等禁用。

知识链接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

1.大剂量冲击疗法:用于抢救严重感染和各种休克。常选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首次200~300 mg,1日量可达1 g以上,疗程为3~5 d。

2.一般剂量长程疗法:用于自体免疫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一般选用泼尼松每次10~20 mg,1日3次。显效后,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疗程为6~12个月。

3.小剂量替代疗法: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多选用可的松每日12.5~25 mg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0~20 mg。

4.隔日疗法:对某些慢性病的长程疗法中采用隔日1次给药法,即将1日或2日的总药量在隔日早晨8时1次给予。此时正值激素分泌高峰,对肾上腺皮质抑制作用较小。隔日服药采用泼尼松、泼尼松龙等中效制剂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