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时间的分配
2025年08月10日
第一节 课堂时间的分配
所谓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或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对培训师来说,时间管理是一门必备的技能,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还能够锻炼自身对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
授课过程中,培训师需要将固定的课堂时间拆解成数个单独的部分,可以参照“开场—介绍—举例—讲解—互动—结尾”的顺序进行划分,根据实际情况按内容比重分配时间。另外还需要按9 ∶1 的比例预留出应对意外的处理时间,即假设课程时间为45 分钟,则需要留出至少5 分钟的时间,如果时间为90 分钟,则需要预留出10 分钟意外处理时间。
关于课堂时间的分配,主要考验培训师的时间规划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前者决定了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而后者则决定了能否将计划有效实施。“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是培训师分配时间的首要原则,特别是对于高强度的长时间培训,一定要留出充裕的休息时间,在授课风格上争取做到风趣诙谐,充分调动学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
另外时间分配一定要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牢记分配的宗旨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首先培训师需要将授课内容按照重要性分为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给重要的部分分配更多的时间,次重点和非重点内容则相对耗时较少;其次,培训师需要事先拟定授课模式,适当安插互动环节和举例说明环节,通过备课、试讲等方式确定耗时;最后,培训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开头、结尾的讲稿,并根据经验整理出几套意外事件处理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做出调整,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