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分层教学

第二节 分层教学

(一)定义

分层教学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典型的形态是古代的私塾教育,这种教学的根本特征就是个性化,只对少量的学员进行授课,因此能够充分实现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学员间的个性、水平的差异。

通常,讲师会根据学员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科学地把学员分成水平相近的几组,然后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讲师根据不同小组的能力水平进行教学,这些不同的小组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下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这又称分组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优点是:

第一,充分照顾了学员的发展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消除了智力歧视,更容易被学员接受。

第三,分层次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员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员学习负担,提高了学员学习成绩。

第四,分层教学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讲师的教学水平。因为实施分层教学以后,讲师更注重课堂的质量,要想发展突破就要打造优质的课堂效果,因此,讲师就要做足准备,不仅要精心备课,更要深入到学员中间,了解他们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讲师也会在此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学习。

第五,分层教学能融洽师生关系。因为分层教学要根据学员层次的不同,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这也就使得讲师更多地去关注学员、在相互头痛中,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二)目标取向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主要的教学形式,有它自身的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实行统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忽略学员的个体差异,妨碍他们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才出现的。

分层次教学完全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针对不同层次学员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讲师确立了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既照顾了优秀学员深入学习的需求,又解决了一般学员跟不上学习节奏的问题。同时也为学员个性化的发展与选择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员都能调整自己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要对全体学员进行摸底,认清每个学员的优势,开发其潜能,从而让每个学员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为此,分层教学应当注重细节,严格把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讲师必须要随时了解学员的学习近况,及时做出调整。课堂教学均要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考虑如何深入,以此体现出学员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每一位学员的学习需求,让他们能获得足够的学习空间,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实现要求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讲师要充分考虑到学员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员进行专门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人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可打破班级框架进行走班分层,也可在班级框架中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这也要求有合理分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动态化的教学管理。

分层教学有以下四条原则:

1.以学员主体

学员的学习是在讲师指导下的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真正的主体应当是学员,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建立在学员的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因此,分层时应注意:自主选层、动态调整,保护学员自尊和学习热情。

2.尊重差异性

普遍来说,一场培训的学员从几名到几十名不等,这些人彼此之间不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且在不同学习时期,他们身上的差异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学员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各不相同。因此,讲师要注意研究学员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展开针对性教学。同时都要根据学员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员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3.激励学员:

这是保证教学质量获得大面积丰收的根本。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员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员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而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实践证明,对学员进行教育,“温柔胜于强力,成功的背后是激励”,多给学员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学员的上进心,是一种费力小而见效大的好办法。

4.发展眼光:

讲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员,不仅不能带有个人的偏见,反而要看到他们的长处。不对任何学员下定论,只要努力向其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针对个别学员具体的学习障碍,应当采取相应的矫正策略,同时加强对学员的跟踪研究,及时调整他们的层次,让所有的学员都能有所提高。

(四)具体实施过程

1.对学员进行考核分级、从而对课堂教学分层。

2.设置好不同层次所要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注意教学的评估和学员的反馈,及时纠错。

3.循序渐进,趣味性分层教学。

4.成就激励、适时量质转变进档、适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