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时间管理的原则
2025年08月10日
二、课堂时间管理的原则
(一)重点明确原则
之所以要强调分配时间,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因此培训师在授课时务必要明确重点,用80% 的课程时间讲解20% 的重点内容,保证每天、每节课甚至每小时的课程讲解都有侧重点,引导学员们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做到事半功倍。
(二)节奏合理原则
所谓节奏合理,即课程在时间和内容规划上前后保持一致,避免前松后紧和前紧后松的现象发生。培训师需要注意处理时间和内容的关系,不能只关注内容忽略时间,也不能为了保持时间一致而省略内容,应做到张弛有度,合情亦合理。
(三)浮动范围原则
由于场地、人员、课程内容等因素影响,超时授课和提前下课的现象难以避免。培训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遵循浮动范围原则,即将提前或滞后的时间控制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范围标准有两种:一、对以节为单位的课程来说,控制在课程时间的10% 左右。假设课程共100 分钟,那么提前和滞后的时间可以在10分钟左右,总体时间控制在90—110 分钟内即可;二、对以天为单位的课程来说,上下午可以各留出5 分钟左右的浮动范围,这一标准普遍适用,且无需培训师解释,学员基本上都可以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浮动范围超过5 分钟,一定要提前告知学员。合格的培训师需要在最后一节课程开始前预估出授课时间,并及时告知学员提前或拖延的具体时间,如“提前30 分钟结束”或“延迟30 分钟下课”,获得理解支持后再继续讲课,切忌在临近下课前或超时后再告知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