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声和掌声而非实际知识获取作为评估标准

二、以笑声和掌声而非实际知识获取作为评估标准

培训评估是培训参与者对培训满意度的评估,评估主体应为培训师与学员双方,以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作为评估的唯一标准。然而当前很多培训机构或培训师却本末倒置,忽视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将现场氛围热烈与否作为评估课堂效果的标准,好像现场氛围越好,学员的笑声与掌声越多,培训师效果就越好,这种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

虽然培训师需要运用教学手段来调动现场的氛围,但要清楚调动氛围的目的是更好地讲授内容,无论采用何种手段,课堂仍旧是一个严肃的地方,热闹只是表面呈现,严肃才是实质内核。一味地追寻表面的热闹,甚至以“三声”—笑声、哭声、掌声为评估标准对于授课效果的改善有害无益,因此,培训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从知识传播的角度出发,以实际知识获取作为评估标准。

举例:

培训师C 向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一次培训中,由于理论的知识较多,授课内容比较枯燥,课堂氛围相对沉闷。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C“灵机一动”改变了授课方式,直接进入了举例论证和分组讨论的环节,让学员们自己讨论课程重点。一时间,教室里人声鼎沸,C 对自己的“临时变阵”很满意,认为这节课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然而当学员们上台汇报讨论结果时,C 却发现只有一组学员找到了重点,其余组别得出的结论都与课程主题有所偏差甚至背道而驰。虽然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氛围也热闹非凡,可一节课下来,学员们却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时间一长,C 便被打上了“授课质量不高、业务能力平平”的标签,学员避之不及,他主讲的课几乎没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