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
(一)场地的形状
培训场地的形状通常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择长方形,尽量不要选择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以及结构太过复杂的场地。
(二)场地的面积
场地的面积大小要根据学员数量以及培训形式而定,总体来说培训分为两种:讲座型培训和训练型培训。讲座型培训以培训师讲解为主,学员的主要任务是听课、记录,这种类型通常学员较多,每个人所占区域相对较小,人均在1.2 平方米左右,最少不低于1 平方米。训练型培训则侧重于学员的联系与互动,所占区域相对较大,人均在2 平方米左右,最多不超过2.5 平方米。
过于空旷的场地显得太过冷清,而且会产生回音,影响培训师授课;而过于狭小的场地则会使学员感到拥挤,影响听课效果。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场地,就要遵循“宁大勿小”的原则,再通过隔断的方式缩小教室面积,如果没办法隔断,还可以采用增加互动环节或者紧密布置桌椅的方式消除冷清感和距离感。
例如:
培训师A 在授课时发现场地只有200 平方米,而学员却只有20 人,且座位分散。A 当即找到酒店管理人员沟通,却被告知既不能换教室,也没有合适的隔断。上课时,由于场地过于空旷,A 即便使用扩音器,仍然很难照顾到全场,消耗极大,课堂效果也不是很好。于是A 决定改变授课策略,将20 名学员分成了两组,每组10 人,让他们将桌椅搬到一起,进行互动讨论。这样既消除了距离感,拉近了师生、学员之间的距离,又解决了场地空旷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注意:
1.现在很多酒店都在会议室铺上了地毯以增加舒适度,这种形式虽然看上去很高档,但对于培训来说却有害无益。首先,酒店为了防止声音扩散影响到下面的客户,通常都会选择具有吸音功能地毯,而这种地毯会减损培训师的音量,如果没有使用麦克风的话,除非培训师刻意提高音量,否则后排学员几乎很难听清所讲内容;其次,温暖、舒适是人们对地毯的固有印象,尤其是暖色的地毯,学员踩在上面,下意识地就会产生困倦的感觉。
总而言之,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不要选择有地毯的教室;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培训师就要注意调整讲课的音量,并且要适当增加提问互动环节,防止学员睡觉。
2.教室的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低会使学员感到压抑、沉闷;过高则显得空旷,需要培训师提高音量。通常来说,高度最好限制在4.5 米左右,最低不低于4 米,最高不超过5 米。
(三)场地的光线
舒适的光线使人心情愉悦,过亮或过暗则会对视觉观察造成影响。选择场地时,首先要保证自然光充足,阳光是最温暖的光源,充足的阳光会带给人舒适的感觉;其次,提前调试灯光,尤其是讲台附近的灯光,将其控制在既不刺眼又能看清内容的范围内,灯光过亮或过暗都会使学员看不清投影布上的内容,从而影响授课效果。
注意:
1.窗户的朝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南北开窗的教室,一来防止下午夕照过热,二来南北开窗通风效果更好。
2.色温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晚上或阴天的情况下才会开灯,而这正是学员最容易困倦的时间段。如果使用暖光源,会加快学员困倦的速度,相比之下,冷光源对人的影响更小,有利于学员保持注意力。
3.窗帘的处理。很多培训主管在布置教室时会把窗帘拉上,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优点是可以防止学员看向窗外,分散注意力,并且避免阳光直射投影布,影响观看效果;弊端在于影响了自然光照射效果,而且如果封闭太严,完全依靠灯光照明,会给人一种压抑、憋闷的感觉,培训主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四)场地的温度
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冬夏两季,如果授课地点在南方,冬天时要注意控制室内空调的温度,毕竟室内空气不流通,学员很容易困倦,夏天则要注意温度不宜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如果授课地点在北方,冬天时要适当通风,注意室内外温差,夏天注意适当降温,避免学员中暑。通常情况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夏季室内平均温度不低于28度,冬季不高于26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