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课前预估时间
培训师需要具备预估各部分时间的能力。在设计讲稿时就要考虑时间分配问题,正式授课前更要反复演练,将耗时精确到分甚至秒。
(二)控制互动时间
进行互动研讨环节时很容易产生时间误差,这就要求培训师务必掌握互动过程的主动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互动时间。如果剩余时间相对紧张,就要适当压缩学员的发言时间和讲师的点评时间;反之,如果剩余时间充裕甚至过多,就可以适当增加学员的发言时间,并对学员的观点进行深入点评,将整体时间控制在浮动范围之内。
(三)准备应急预案
授课过程中难免发生突发事件,如设备失灵、学员生病、主办方临时更换场地等。培训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避免发生手足无措或应对适当的情况。以设备失灵为例,培训师应提前做好写板书或用语言描述课件内容的准备,在不确定设备能否修好的情况下,用其他方式完成授课,并保证课程质量。
(四)临场紧急结尾
当所剩时间不多,但课程主体内容仍未讲完时,培训师要在第一时间判断出剩余课程讲解是否会超出浮动范围,如果超时太多,则要学会做临场调整,用紧急结尾法取代这部分内容。
紧急结尾的模式:“总结+ 承诺。”
举例:“今天我们课程的主题是‘管理人员必备的四项技能’,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第一要掌握技术技能,熟悉相关领域;第二要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协调自己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第三要具备缜密的思考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管理人员要具备全局观念,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大局观是管理人员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将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讲解这部分内容,请大家等待后续通知。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五)合理过渡结尾
与紧急结尾相反,当课程主体内容临近末尾,但距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培训师首先要判断提前结课是否超出浮动范围,如果超出则可以采用总结法、提问法、互动法或讲故事的形式合理过渡。注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引入过程一定要自然,避免让学员察觉到你的用意。
(六)巧妙掌握时间
培训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时间,以此判断课程进度的快慢。但如果直接看表或询问时间的话,则会给学员留下“不够专业”的印象,那么要如何做到既掌握时间,又避免被学员发觉呢?培训师可以借助外力,比如让助理以送水、打手势等方式提醒自己,或者将手机、手表等设备放在电脑旁隐蔽处,借操作电脑的机会查看时间,从而掌握课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