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现场教学

第三节 现场教学

(一)定义

所谓现场教学是指组织学员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或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形式。它在时间安排和教学形式上,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完全固定,经常是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员实际情况和现场具体条件等来定计划。通过现场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丰富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学员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员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案例:在1958 年,我国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工作方针时期,曾较广泛地采用现场教学。具体就是根据一定教学任务,组织学员到工厂、农村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二)分类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1.根据传授理论性知识的需要,组织学员到有关现场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员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丰富了学员的情感世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时也可以制定学习计划,让学员在现场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这可以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

2.根据学员从事实践活动的需要,到现场向学员传授必要的技术。这常见于一些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教学,如劳动技术教育、汽车修理等。

案例1:

生产性的现场教学。这是学校结合专业特点而组织的到对口单位、校办工厂以及生产基地等现场教学,既对生产劳动进行参观调研,又向现场师傅们学习,并参加一定的生产实际操作,以增长生产劳动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案例2:

见习性的现场教学。这是某些课程结合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到有关站、段、厂的现场,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边参观边学习,有助于学员理解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开阔眼界、进行劳动技能。

(三)目的

1.学习新教材。

在学习新教材之前,讲师组织学员到现场去参观或观察,在此基础上,讲师讲授新课,使学员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理论。

2.巩固和加深知识。

在学员学习了新知识以后,组织他们去现场进一步调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了解其在社会生产部门的应用情况,巩固知识体系。

3.掌握生产劳动技能。

学员在初步理解劳动生产的基本原理之后,到生产现场参加一些实际生产操作,使学员初步握生产劳动技能。开展现场学活动,应注意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让学员明确现场教学的时间、地点、目的、内容、考核办法及纪律要求,以及实际现场的指导工作和教学后的总结工作。

(四)优点

现场教学能提供学员丰富、直接的经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员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为师生接触社会实际创造条件。现场教学要求有明确的目的,在讲师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并取得实际工作者的指导。总结起来,有以下四个优点:

1.利于学员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现场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组织的辅助形式,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讲师可以结合实际,讲授理论知识,使抽象理论直观化。

2.使教学丰富多彩。现场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为生动,丰富。

3.丰富学员的情感世界。现场教学,可以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技能,还感受了自然、社会,丰富了学员的情感空间。

4.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场可以让学员做一做,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实施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

2.准备要充分

讲师要认真考虑现场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引导学员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组织、动员学员,使他们了解现场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做好心理上、物质上的准备。

3.重视现场指导

在现场教学中,讲师要引导学员从多角度充分感知感性材料,并有针对性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化学员的理性认识,还要鼓励学员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及时总结

现场教学不是学员的放松和娱乐,不是只在乎过程,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学员学习及投入的情况,并认真总结原因。

(六)现场教学的程序

1.准备工作

(1) 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教学路线,制定符合学员特点的现场教学计划

(2) 确定合适的教学场地,有时讲师要对教学场地进行深入调研,搜集整理相关教学材料,要与基地教学人员(解说员、兼职授课讲师)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教学内容无重复、无交叉,提高教学效果。

(3) 准备前期相关材料,比如根据教学计划,现场教学授课讲师需要编写符合学员特点的现场教学教案,设计特色教学流程。

2.现场教学流程

针对不同的场地特点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基地优势达到教学效果。

(1) 途中教学

① 赴现场教学基地途中,讲师可以进行现场教学行程、教学基地概况的介绍,并根据路线长短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环节引导学员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初步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员明确现场教学的要求,增强学员的学习主动性。

② 抵达现场教学基地后,由授课讲师召集学员进行教学目的介绍并宣布现场教学纪律要求。

(2) 现场讲解

由现场负责讲师对专业技术或实际情况做出讲解,让学员能够联系实际,并且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3) 总结点评

参观讲解结束后,由讲师或现场负责讲师结合场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总结、点评,并按照教学目的进行观点提炼、升华,使学员对教学对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4) 课后评估

现场教学内容结束后,由授课讲师组织学员返程,并在返程途中对本次现场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现场教学基地和授课讲师分别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