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时间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节奏把控失当

所谓节奏把控失当,即培训师没有处理好课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某部分内容讲解过快或过慢,导致课程整体节奏紊乱,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

举例来说,一堂性格分析课程原本计划讲两个小时,但由于课程内容相对较多,培训师A 便有意加快了课程进度,没有列举过多的案例,也没有引导学员互动或研讨,只是不断输出“干货”,结果仅仅过了一个半小时就把课程全部讲完了,学员们听得云里雾里,A 站在台上不知所措,气氛异常尴尬,这就是“前紧后松”。仍以这节课为例,培训师B 吸取了A 的经验,将重点内容讲得很仔细,并频频配合课件材料举例说明,结果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课程进度刚刚过半,B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连忙提速,用半个小时讲完了一个小时的课程,导致学员们难以理解消化,感觉课程还没有讲完,这就是“前松后紧”。

(二)时间分配失当

时间分配是培训师的必修课,但想要做到合理分配时间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哪怕很多经验老到的培训师也常会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缺乏时间概念,盲目相信自身能力,影响课程质量;第二,没有遵循二八定律,讲稿没有重点,平均分配时间。

(三)计划安排失当

所谓计划安排失当包括两种情况:超时授课和提前结课。由于每节课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适当的超时或提前也在情理之中,但注意一定要掌握好尺度火候,绝不能出现严重超时或太早结束的情况。

比如这节课原本计划8 点开始12 点结束,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课程无法按时完成,培训师C 决定拖延下课,然而学员们一心想着休息吃饭,根本无心学习,授课质量也大打折扣;再比如培训师D 由于某些原因,提前两个小时结束课程,虽然课程内容讲解没有问题,但却给学员们留下了“不负责任”“不专业”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开展。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培训师是可以提前结束课程的:一、由于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因素导致课程无法进行的情况,如停电、设备故障等;二、由于主办方的原因导致课程无法进行的情况,如临时开会、集合等;三、在课程全部讲完后,与主办方、学员协商达成一致后提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