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问题的要求
适当的提问可以推动课程的进展,引导学员进行思考,但如果问题本身出现问题,那么提问就成了课堂的阻碍。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培训师要保证问题的合理性,通过前期的设计和后期的调整,使问题有的放矢、简洁明了、主题鲜明,且普遍适用于大多数学员。
(一)针对性
无论是学员还是培训师提出的问题都要具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包括主题和时间两方面。所谓主题针对即针对主题本身提出问题,此类问题大多由学员提出,培训师负责把控方向以及做出解答。而时间针对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培训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员提问,比如在某个重难点讲解完成后或课程结束前,通过设计提问的方式加深学员对知识的印象。
(二)简洁性
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通俗易懂”,培训师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简单的问题形象化,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另外还可以采用比拟、举例等方式来说明。总之,要让学员一看就懂,一听就会,注意不要使用太过专业的名词,不要引入课堂上没有提到的原理、概念,要针对重点进行解释。
(三)主题相关性
培训师要时刻专注于主题,让问题为主题服务,不能本末倒置。在进入提问环节后,培训师要注意问题的选择,只回答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向学员传达“问题必须与主题相关”的信号,从而达到掌控课堂的目的。
(四)普遍适用性
普遍适用性包括两点:
1.由于学员的个性、思维模式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各有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其中不乏极具个性或标新立异的问题。培训师应刻意回避此类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解答某些共性问题上,保证解答内容适用于大多数学员。
2.课堂上有表现积极的学员,也会有相对沉默的学员。培训师要注意平衡两者的关系,对于表现积极的学员,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频率,但不能只提问这几个学员。上课过程中,培训师要注意观察,随时关注绝大多数相对沉默的学员,如果有人举手,一定不能忽视,要让更多的学员参与到互动中来,以此调动课堂气氛。